親職教育指導師培訓總結

7月16-24日,我代表單位被選派到鄭州參加為期十天的“河南省教育系統第四期親職教育指導師”培訓,深感榮幸之至。據會務組領導講本次培訓學習經考試合格後,將統一頒發全國親職教育指導師合格證書和資格證書,更覺學習機會難得、肩負責任重大,暗下決心要把握機會、換腦洗髓,全新地理順一下以往的教育思想觀念,以科學的方法來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效能,方不負此次學習之良機。

參加這次學習培訓的學員都是來自全省各地市的教育骨幹精英,可謂高手如雲、峰巒匯聚,很有一種英雄相惜的夢覺;作報告的楊雄、許建國、張健、曹萍、周慧玲、陸士楨、孫雲曉等老師皆是國家級從事青少年研究工作方面的知名專家、教授。聆聽他們的報告,心靈無時無刻不被蕩滌著、虛空著,做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既是教師又是家長的雙重身份,能在如此隆重的盛會中去主動碰撞、交流、提高,無疑是一次生命激情和教育理念的蛻變和升華。願將收穫點滴,與同仁共勉,向領導做以匯報:

一、專家報告觀點新穎、各具特色、精彩紛呈,金玉良言、啟迪智慧、拓思導行。

(一)、楊雄博士的報告《當前親職教育面臨的挑戰、應對策略及全國親職教育指導大綱解讀》,以高屋建瓴的視野分析了當前親職教育所處的處境和面臨的新挑戰,從國內外的教育發展形勢及親職教育種種現象做剖析,為我們做好親職教育工作提供了背景依據和理論基礎,並以具體的論題展示了其獨特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方法,使人耳目一新,倍感激情振奮。

(二)、許建國教授的報告《與時俱進更新親職教育觀念》,以其豐富的親職教育親身經歷,以具體、詳實的案例分析,激活了我們的教育智慧,豐富了我們的教育思想,理順了我們的教育方法。

針對一些現象和問題,如:1“我孩子現在沒問題,或者沒有太大的問題,以後會不會出問題?”2“孩子們在犯罪以前,有沒有天真、可愛的幼兒生活,國小生活,中學生活?”3“問題學生越來越多,青少年犯罪,離婚率高於經濟發展如何看待和解決?”4“現在窮人和富人的孩子為什麼都當不了家了?”5“我們的時代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孩子怎么了?”等問題發人深思。面對“未成年人迷戀網路遊戲,產生早戀與性行為,行為失范、失常,厭學、逃學、棄學”諸多問題“家長無為、學校無奈、社會無助”,問題就出在“我們的家長怎么了,都做了些什麼?”

教育不屬於學校的專利,親職教育、社會教育同樣重要,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該形成三位一體。親職教育決定著學校教育的起點和水平,決定著社會教育的基礎與發展趨勢;學校教育對親職教育起著導向和支撐的作用,對社會教育起著輔助與最佳化的作用;社會教育對親職教育起著提供條件和人文環境的作用,對學校教育提供了氛圍與反饋。

許老師的親職教育八大原則,為我們很好的詮釋了親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平等尊重原則,“家長和孩子可以談話、但不能訓斥,可以批評、但不能埋怨,可以說教、但不能空談,可以對話、但不能居高臨下”;

2、期望適度原則,“沒有期待是不負責任,期望過高是事與願違”;

3、依賴轉換原則,“孩子依賴父母是天然的,過早過晚取消依賴都是相當有害的”;

4、合理攀比原則,“最忌諱的是只比分數、不比品德,只比孩子、不比父母,只比一時、不比發展”;

5、寬嚴相濟原則,“不無限度的溺愛、不無邊緣的嬌慣、不無根據的遷就、不無節制的滿足”,“嚴要嚴的科學、不能只是限制,寬要寬的合理、不能只是放任”;

6、言而有信原則,“誠信的第一來源就是自己的父母”;

7、夫妻和諧原則,“堅持這個原則,親職教育近乎於成功了一半”;

8、言行自重原則。“國以人為本、國則盛,人以德為本、人則強,德以善為本、身則安,善以孝為本、心則悅,孝以行為本、事則順。”做到了這一點,孩子教育也就簡單多了。

(三)、張健老師是一名心理學氣質教育專家,被媒體稱為“家庭氣質教育第一人”。他的報告《親職教育案例分析與解決、演講技能訓練》,以典型的親職教育案例分析為題材,從心理學的角度,以遊戲、實驗為切入點,報告生動有趣、富於激情,全新的註解了許多教育失敗的根源,令人回味、發人深思。張老師就“抑鬱質、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四種氣質類型的講解,伴隨著測試、判斷,讓我們“聰明地了解別人、智慧地認識自己”,很是受益。張老師的演講技能訓練,生動活潑、幽默詼諧;他的觀點“看到的是事實、但不一定是真相,每個人都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人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確的動機”;他控制情緒的方法“我生氣了嗎?我為什麼生氣?我能讓自己不生氣嗎?我不生氣也能讓別人不生氣嗎?”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