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師培訓總結

教師培訓總結1

有幸參加了全國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在此次培訓中,我比較全面學習了上級規定的必修課目,積極參加各項活動,認真完成各項作業。通過網路培訓,我總的感到,個人的自身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並努力把學習培訓內容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教育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以下是我學習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

我們的課堂常常存在著這樣的現象:老師在上面講的很賣力,可學生卻似乎充耳不聞,最後教學效果不好。老師總會埋怨:學生們太不來氣了!問題都不回答!怎么教得好啊!其實關鍵不在於學生,在於教師的教育觀念太過於陳舊了,或者沒有把新觀念真正運用到教學中去。

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教學手段的轉變;

學習培訓雖然結束了,但自身的學習遠沒有結束,自己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把這次培訓成果延伸下去。一是要對所學內容進行認識的歸納整理,進行再消化理解。二是進一步掌握所學的技能,努力把它運用到教學實踐去。三是結合教學實踐,積極研究探討國小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為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通過學習,讓我茅塞頓開。我深深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時代同行。我們的課堂變革與學校變革,都與社會變革血脈相連。通過學習,我的思維方法與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轉換。希望今後的我能夠立足課堂,跨越時空,讓我的課堂更能體現時代性和社會性。

教師培訓總結2

光陰似箭,轉眼之間五天的培訓已經結束了,留下很多感悟總結如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聽了九位專家的講座,發現了他們之所以成為名師、專家都有一共同的規律:就是都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並且把教師這種職業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來做。他們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給了我很大的啟迪,首先教會我要更加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才能可能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其次,讓我明白教授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對所學習科目產生興趣。

“三人行必有我師”

教體局請的每位名師、專家的課都很精彩,從中都能學到很多東西,但對我印象最深刻、影響最大的是薛躍娥老師的講座。你可以說她的學歷不高,可以說她的文筆不美,她的聲音不動聽,但她的每句話都是發自肺腑的,她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真實的,這就是真情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無窮的,以至於在場的每位新教師都感動的流淚,一句話感動來自真實。

聽了薛老師的講座後,內心下定決心今後一定要做一個像薛老師一樣的好老師。我感覺現在我們新教師缺的不是知識更不是能力,而是一種持續的向著既定目標前進的動力和毅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想作為一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應該向每一位教師學習,那怕是職位比自己要低的人、知識不如自己豐富的人。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所進步,才可能成為一位出色的人民教師,才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的更新之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每隔四五年所有的知識就要重新更新一遍。正如一位培訓教師所講的那樣:“要想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不做“新時代的文盲”。很多專家認為:“新時代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識,而是不學新的知識”。我想,作為新時代的新教師,不僅自己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桶淵源流動的“活水”,這樣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引流給學生“一缸水”,乃至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一句話概括新時代的教師面臨的命運選擇,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知識、能力與各位名師、專家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只有重新踏上新的起跑線,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立足這個教育飛速發展的時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社會的價值,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教師培訓總結3

為期一周的市級骨幹教師第一年集中培訓已結束了。細細回想,還記得每日奔波輾轉於各個集訓點,還記得全國著名專家、學者生動的講學報告,還記得一線教師真實、靈動、有效的課堂展示。打開散發著墨香的筆記本,培訓期間點點滴滴漸漸出現眼前——

教育是快樂的,思想是智慧的,當教育充溢著智慧時,魅力無窮

北京的心理學專家張勤老師舉止優雅,觀點獨到,她的講授融知識性、理論性、趣味性於一體,極具感染力。她從談孩子的性格開始,形象地將人的性格分為“紅、黃、藍、綠”四種類型,並結合鮮活的個案對每種性格進行解析。我靜靜地聆聽,眼前突然一亮,妙用性格不就是“因材施教”嗎?宋代朱熹在《論語》註解中說道:“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兩千多年前孔聖人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然而,仔細反思:在現實教育中,我們太多關注性格的後天培養與發展,往往忽略了先天的本性研究。特別是“大班額班級授課制”下,我們強調整齊劃一的同時,無法讓部分孩子天性得到很好的發展。讓我們尊重孩子天性,尋找最佳的教育策略:妙用性格,因材施教。童年成就孩子的一生,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內心真正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的進步,孩子會有跌跌撞撞的時候,但我會把微笑、撫摸、鼓勵送給孩子,把尊重、理解、寬容帶進課堂,把倦怠、疲勞、焦躁的情緒留在課堂之外,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如何,我都會帶著這“一群魚”跟我走。張勤老師對孩子性格的解讀,為我打開了更加亮堂的教育之窗。

上海華東師大易凌峰博士講學,充分展示了他廣博的學識,也展現了他的儒雅和風趣。《新經濟.新教育》報告的核心理念是:新經濟時代學校辦學要重視兩個層面,一是啟蒙,即促進學生情感與社會化的發展;二是創新,將創新作為認知教學的最高目標,教育應該為孩子們儘可能多地儲備明天用得著的東西。讓我認識到:新經濟背景下的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學習與繼承,不思也不會創造的水平上,而應該承擔起啟蒙與創新的重任。 “教育的重點在於啟蒙,而不只是信息的獲得。”這才是新教育的本質。他在教學研究中講到課堂觀察策略、課堂教學理論、課堂案例研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不是舞台,沒有彩排,只要走進課堂,每天都是現場直播。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教學行為;對授課中突發事件的背後隱藏的複雜性要有認識;將課堂教學中有價值、有啟發性的“教育故事”寫成教學案例,促進自身經驗積累和知識積累……

易凌峰教授“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張勤老師“守住心靈的寧靜,寧靜才能志遠”,他們讓我知道了:教育的魅力源自於智慧。

我快樂,因為我是教師;我幸福,因為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走進錦西外國語實驗國小,首先感受到了“以生命為本”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樓梯上、教室里都放著科幻、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等書,孩子們坐在樓梯轉角處的沙發上捧著書愛不釋手,心靈在書海里得以浸潤。學校以生命為本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生命教育課程體系。4位老師分別展示了代表“常態化”、“拓展性”、“個性化”、“專題化”的生命課程課例,使我感悟到教育回歸生命真實的理念。在這裡,老師是一支快樂的蠟燭,點燃了孩子求知的欲望,讓孩子品嘗到了受教育的快樂;老師是生命的領路人,引領他們去尋求生命的本真,提高生命的質量,實現教育生命的和諧,這樣的教育思想和遠見卓識令我敬佩。怎樣開發科學而又鮮活的生命教材,讓切實有效的生命教育內化為一種心態和能力,讓學生面對生命懂得欣賞,懂得感恩,懂得相處,懂得敬畏,使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奠定終身幸福的人本教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潛心思考,踏實踐行的。

人民北路國小的“班級讀書會”課例展示,則向我們詮釋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義。課堂上,老師引領孩子學會閱讀、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分享閱讀;交流時,五彩“讀、寫、繪”特色作業,展示著一顆顆浪漫稚子心。是啊,唯讀語文書,孩子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是不夠的,讓孩子從小與書為友,用閱讀奠定幸福的人生,人北國小的幸福教育讓我感動讓我溫暖。“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給教師一個幸福的生活,給家庭一個幸福的未來”,這不就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嗎?

白果林國小、營門口國小、張家巷國小關注細節,聚焦有效,通過高、中、低段課例展示,執教者和觀課者分別從教學目標劃分和落實、課堂提問等方面進行交流和探討。張家巷國小任老師《信任》課堂提問“兵不在多而在精”,難易適中,由淺入深,疑在該疑時,問在精當時,令我嘆服;該校有效課堂之有效提問校本教研深入細緻促我深思,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孩子問題意識?“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課堂上,教會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獨立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最強有力的手段。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進行心靈的對話,思想的碰撞,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精彩,學生才能由一個個“學會者”真正變為一個個“會學者”。

思想著,教育著,快樂著,學習教育的過程就是體驗幸福的過程

匆匆的足跡之後留下的是思考,是新的認識,是更加明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將時時激勵我、鞭策我廣泛閱讀、不斷學習;博採眾長,不斷積累,讓培訓給予的清泉細水長流。讓這一段“春天的回憶”成為我跋涉的新起點,讓這一次“幸福之旅”點燃我學習的新動力。我深信,幸福是一種感覺,在教育中尋找感覺,就會在教育中感覺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