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崗位培訓心得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決定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決定著辦學質量能否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決定著學校能否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然而,通過調查發現邊遠城區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卻不容樂觀,諸多因素制約了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導致邊遠地區的學前教育教育水平滯後,教學質量不能得到穩步的提高,不利於教育的均衡發展,值得我們思考。制約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社會和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對幼師職業的認同和期望低。

很多農村幼兒家長人為幼兒教育就是幼稚園的教育,認為將孩子送到幼稚園老師將孩子照看好,保證安全就行了,將幼兒教師看成“高級保姆”。還有家長以孩子在幼稚園會認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作為評價幼稚園和幼兒教師的唯一標準,導致幼稚園教師形成“填鴨式教學”,“國小化”、“學科化”現象嚴重,從而阻礙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幼兒教師的辛苦程度高,成就感卻不強。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辛苦而細緻、具體的,既要在幼兒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還要讓孩子獲得全面的發展。高中、國中、國小可以以學分、以升學率、以排名等方式論教師的工作實績,有硬性的指標衡量老師的工作,然而幼稚園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相對隱性些。因此,很多幼兒教師哀嘆 “累死了不好看”。導致幼兒教師沒有專業化成長的動力。

三、幼師生的起點學歷不高,幼師的後續培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我國幼稚園教師多是國中畢業後經過三年的職前培訓後直接就職的中專生,特別是近幾年,很多幼師生是考大學無望,升高中無門的學生,基本的文化素養較低。而後續的培訓往往理論和文化知識教多,培訓的內容不能滿足教師的實際工作的需要,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因此在工作中無法得心應手。

四、管理者的水平和理念制約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離不開管理者的重視和支持,有很多農村幼稚園的園長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觀念不能跟上幼教改革形式,還有一部分民辦幼稚園的幼兒教師流動性大,這些幼稚園的園長對幼稚園的可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沒有作長遠的規劃,功利性強,只追求眼前的短期效益和利益,不願花經費和精力、時間對教師進行培訓、開展教研活動,因此也就談不上有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識和看法也影響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如果教師僅僅把工作當成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天天按固有的模式機械地工作,就無法體會教師職業挑戰性和創造性,無法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實現自我表現的發展和完善。如果不改變心態和環境,整天就會有諸多的煩惱與抱怨,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職業倦怠,自然也就難有專業成長可言。

綜上所述,農村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已成為制約學前教育質量提高的“瓶頸”,那么,如何突破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瓶頸”,促進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呢?

一、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家園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