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訓體會:怎樣去認識、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

班主任培訓體會:怎樣去認識、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

這兩天可真夠忙的,白天聽完報告,晚上還得抓緊進行整理、補充、反思,因為老師們講得太快,只是簡單的記了一些關鍵字、句,要是等到明天,可能什麼都忘乾淨了。

今下午是一位心理輔導師------縣實驗中學的郝老師講的有關怎樣去認識、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的問題。講得非常的生動,列舉的一些案例非常的感人,郝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幾次都聲音哽咽,在下面聽的老師們也出奇的安靜,不再有小聲嘀咕的聲音了。

人性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賞識,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歸納為五大類,由低到高分成五個階層,像金字塔一樣。其中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吃、喝、拉、撒、睡,只有生理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才能有更高層次的需要。例如,一個人餓極了,可以去偷、去搶,這時他就顧不上安全的需要了。我們平時經常會抱怨一個孩子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長遠的目標,這是因為他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也就沒有了最高一層的“自我實現”的需要了。我們就應該進行反思,是不是他感覺身邊的環境不夠安全,是不是他沒有愛和歸屬感,是不是他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曾經有一份調查表明:在校的學生中,約有76%的感覺不快樂,這是個什麼數字?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班有50名學生,就有近38個人是不快樂的。他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快樂?因為:1.他們的自由少得可憐。2.他們與人的交流少得可憐。3.他們享受成功的機會少得可憐,4.他們的玩樂少得可憐。5.他們輕鬆愉快的時間少得可憐。6.他們參加實踐的機會少得可憐。。。。。。

郝老師提到一位學生家長告訴她,就在初四第一次模擬考試結束後,他的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告訴家裡人,誰也不準去打擾他,就讓他今天吃死、睡死、玩死。家長擔心,這么一次小的考試就這樣子,要是聯考還不得瘋了。還有一次,郝老師的孩子放學回家,嚷著說今天的作業太多,真煩!郝老師就勸她,做一個好孩子就是要吃苦的。誰知她的孩子說道:“做好孩子太累,我不願做好孩子。”當時身為教師的她也無言以對。

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必須的,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必需品,有些人感覺身體不舒服,首先去找的是心理諮詢師,而不是醫生;而在一些欠已開發國家,心理健康教育則是一種奢侈品,按常規來講,每400個學生就得配備一名心理諮詢師,而我們有多少學校能達到這一要求呢?所以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就需要我們班主任、任課老師共同去關注,共同去解決。

我們要知道,沒有優點和沒有缺點的人一樣,都是不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等待我們去發現,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學生的成功就是教師的驕傲。任何的表彰、榮譽只能給你帶來一時的快樂,而學生的信任、感激才是你一輩子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