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培訓學習體會:“魏娓道來”思課改

下午,我們聆聽了撫順市教師進修學院魏xx主任的《課改中的問題與思考》。鄭書記的講座是從巨觀上給我們骨幹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與之不同,魏主任的講座更像是與在座的各位拉家常。把課改十年來的細節予以盤點,課改中的成敗是非娓娓道來。

講座很接地氣的從《撫順日報》談起,xx年《撫順日報》1月14日刊登了“清原縣作為省課改實驗區率先實行課改……教育局大練教學基本功和優秀課評比活動……”讓我們把目光帶回到xx年前,開始重新審視蹣跚走過的xx年。通篇講座,圍繞“新課程改革與校本教研”,既肯定了課改中取得的成績,同時,對於課改中出現的問題,也毫不避諱。

華東師大鐘啟泉教授說:“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句話把骨幹教師的培訓和課改緊密連線起來。既是對十年課改的反思,更是對自身專業發展的反思。

要我看教改應該是自上而下和從下而上的有機融合。說它是自上而下,先要有檔案作為支持,否則會認為我們亂搞;說它是從下而上,應該是教師本身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用自身的成長迎接新的挑戰。

魏主任的講座從四個方面打開:一是教師和學生的定位;二是教師教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三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四是關於校本教研。

教學永遠是“教”與“學”的矛盾統一體。無論如何改,這都是不變的真理,傳統教學也罷,新課改也好,變化的是理念,靈活的釋放閥,都離不開教師與學生這兩個相互依存的矛盾雙方。新課改已經毫不避諱地承認:教師角色主要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萬古不變的。作為教師,不管你選擇何種教學載體,學案也好、導學案也好,不是弱化教師的作用,既是解放學生,也是解放老師,但不是教師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更挑戰的是教師的教學機智,那就是如何把握我的課堂。通過充分而有個性的備課,靈活組織課堂教學,聰慧的面對課堂生成,抓住有利時機,善於在疑問之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知識目標的達成。讓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學生伏案而臥、無聲鴨雀;而是師生心靈碰撞後,教學相長的發酵教與學的有機場所。實現教的有效、學的高效。而在這一過程中,受益最大的將是我們的學生,因為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回想課改之初,我們曾經多么的荒誕:為了合作而合作,為了交流而交流,為了活動而活動,教室變成舞台,教師變成導演,學生變成演員。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之下,什麼時間討論、討論什麼內容、討論多長時間、討論到什麼程度,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下,絲毫沒有教學生成可言,就是為聽課者營造的一幕幕木偶劇。教師搞名目,學生變麻木。我也經常聽到有些聽課者聽完課後就一個詞兒:“講得多”!似乎老師就不應該講,結果是誤導了很多老師。老師們不敢講、學生不會學;久而久之,老師們不願講,學生不願學。在教學中,我們就怕犯“非此即彼”的錯誤。應該是“該我講時我就講,不該我講我不講,伊兒呀,伊兒喲,該細講時就細講,準確把握我的課堂啊!”

內容與形式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教學中,就變成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之間的問題。魏主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當前課改中還存在很重要的兩大問題:一是學校層面,忽視學科特點,追求統一的教學模式;二是教師層面,忽視教學內容,過多地追求教法、追求形式。

其實,洋思也好,杜郎口也罷,無論哪一種模式,必須要經過論證可行性,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東施效顰只會適得其反,貽笑大方。就像最近風靡全球的微課、慕課與翻轉課堂,如果離開了精心備課,缺少了背後的智慧,那將只是穿著華麗外衣的“古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更多應該關注的是教學藝術,而不是教學技術手段。後者離開了前者,那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的花拳繡腿!

校本教研,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現實工作中,我們卻把它流於形式,變成了應付檢查的差事。魏主任從集體備課、聽評課、教學反思和專題研究四大方面做了介紹與回顧。

一句話,如能夠把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了,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我們的學校就辦好了!這裡面我更關注的專題研究這一話題。因為我的成長是由課題研究起步的,我的有意義的閱讀也正是從科研課題開始的,我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裡面我要由衷感謝縣教師學校的李xx主任,她給了我無私的幫助和莫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