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丈量的入黨動機

在全民大慶光棍節的11月11日晚,我院舉行黨委黨校第十六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開班典禮。學院黨委副書記陳瑞平以“談入黨動機”為主題,就當下的國考熱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指出“追求榮譽、隨大流、功利化和實用傾向”三種不正確的入黨動機,要求積極分子端正動機再入黨。

入黨動機,從根本上決定了每一個黨員的素質和行為,是共產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入黨動機是否端正,當然是考查入黨積極分子的首要一環。學院每年都會湧現大批入黨積極分子,一年後,有的人發展為入黨對象,有的人等到大四畢業卻依舊原地踏步。於是,我聽到了很多無奈的聲音,諸如“與黨員聊天時說了一些不違心的話、黨組織找我談話時言不由衷脫口就是高大上的句子”等等,就與發展機會擦肩而過,從此分道揚鑣。

這些看似流程式的談話,箇中果真蘊含大道理?

大家似乎都把入黨動機的關注點放在一句話上。如果單憑隻言片語就能與黨組織靠攏,那就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其實,在發展對象談話中獲取信息只是篩選發展對象的其中一個手段。多名黨員用自身的經歷證明,入黨的關鍵還是考察期,與其終日苦練口才,不如用行動證明自己。人的正確認識,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不是一兩天的事,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

可見,若只做好傳統上認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尚且不足夠,還需修心修身。一位合格的入黨積極分子,要站得高、看得遠、幹得多,方能拿到黨組織認可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