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的由來

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起源

19世紀,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家大量僱傭女工,讓她們乾與男工同樣的活,但工資只有男工的1/2或1/3。女工們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沒有休息日,沒有勞動保障,境況十分悲慘。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女工舉行抗議活動,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12小時工作制和低薪,但被警察圍攻和驅散。1859年3月,這些婦女組織了第一個工會。19XX年3月8日,15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麵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質量。5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作為國內的婦女節。

19XX年8月,17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會上,德國共產黨創始人和第二國際創始人之一、世界公認的“國際婦女運動之母”、第二國際書記克拉拉·蔡特金向大會提議,將美國婦女舉行遊行示威的3月8日這一天定為國際婦女節,以此團結和動員全世界廣大勞動婦女反對戰爭,反對壓迫,爭取自身解放。這個提議獲得一致通過。大會同時提出了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同工同酬、保護女性、保護童工等提案。到會代表表示:以後每年3月8日各國婦女都決意為所有婦女爭取平等權利而鬥爭,要“不惜辛勞和犧牲,為維護世界和平而鬥爭”。

19XX年紀念第一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時,德國、奧匈帝國、丹麥、美國等國的勞動婦女都舉行了示威遊行,慶祝首次國際婦女節,共有100多萬名婦女和男子參加了各種集會活動。除了選舉權和擔任公職的權利之外,集會者還要求給予婦女工作權、職業培訓權,以及終止婦女在工作場所受到歧視。俄羅斯婦女選擇了19XX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慶祝她們第一個國際婦女節。歐洲其他地區的婦女也在翌年3月8日或前後舉行集會,表達對戰爭的抗議或對“姐妹”的聲援。

中國婦女第一次紀念三八節,是在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州的勞動婦女聯合了各界被壓迫婦女舉行紀念會。大會闡明了紀念三八節的意義,痛斥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對婦女的雙重壓迫,號召婦女奮起革命。大會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同工同酬、要求保護童工、孕婦、禁止童養媳、禁止多妻制,禁止蓄婢納妾,廢除娼妓制度、建立兒童保護法、爭取婦女解放等口號。會後舉行了示威遊行。1925年以後,三八節的紀念活動就逐步在各大城市展開。1949年,我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三月八日定為婦女節,該日全國婦女放假半天, 全國各地都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聯合國從1975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9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聯合國的倡議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提高了公眾對於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