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交往中的稱呼與姓名

俄羅斯人一般口頭稱姓,或只稱名。為表示客氣和尊敬時稱名字與父名,如對伊萬? 伊萬諾維奇 ?伊萬諾夫尊稱伊萬 ?伊萬諾維奇,對尼娜 ?伊萬諾夫娜 ?伊萬諾娃尊稱尼娜 ?伊萬諾夫娜。特別表示對長者尊敬,也有隻稱父名的,如人們常稱列寧為伊里奇(ильич),列寧的全名為符拉基米爾 ?伊里奇? 列寧。家人和關係較密切者之間常用愛稱,如伊萬愛稱萬尼亞(bаня)、瓦紐沙(bанюша)。謝爾蓋(cергей)愛稱謝廖沙(селеша)等等。

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與我國人名相似,姓在前名在後。都由兩節組成。如納吉?山多爾(nagy sandor),簡稱納吉。有的婦女結婚後改用丈夫的姓名,只是在丈夫姓名後再加詞尾“ne”,譯為“妮”,是夫人的意思。姓名連用時加在名字之後,只用姓時加在姓之後。如瓦什?伊斯特萬妮(vass ),或瓦什妮()是瓦什?伊斯特萬的夫人。婦女也可保留自己的姓和名。

阿拉伯人姓名阿拉伯人姓名一般由三或四節組成。第一節為本人名字,第二節為父名,第三節為祖父名,第四節為姓,如沙烏地阿拉伯前國王費薩爾的姓名是:faisal ibn abdul aziz ibn abdul rahman al saud譯為:費薩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沙特。其中費薩爾為本人名,阿卜杜勒?阿齊茲為父名,阿卜杜勒?拉赫曼為祖父名,沙特為姓。正式場合套用全名,但有時可省略祖父名,有時還可以省略父名,簡稱時只稱本人名字。但事實上很多阿拉伯人,特別是有社會地位的上層人士都簡稱其姓。如:穆罕默德?阿貝德?阿魯夫?阿拉法特(mohammed abed ar’ouf arafat),簡稱阿拉法特。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gamal abdul nasser),簡稱納賽爾。

阿拉伯人名字前頭常帶有一些稱號,如:埃米爾(amir或emir)為王子、親王、酋長之意;伊瑪姆(imam)是清真寺領拜人之意;賽義德(sayed)是先生、老爺之意;謝赫(sheikh)是長老、酋長、村長、族長之意。這些稱號有的已轉為人名。

在阿文中al或el是冠詞,ibn(伊本)、ben(本)或ould(烏爾德)表示是“某人之子”,abu(阿布)或um(烏姆)表示是“某人之父”、“某人之母”。稱呼中這些詞均不能省略。如ahmedben bella譯為艾哈邁德?本?貝拉,簡稱為本?貝拉。

阿文姓名用詞,常具有一定含義。如:穆罕默德(mohammed)是借用伊斯蘭教創始人的名字;馬哈茂德(mahamoud)是受讚揚的意思;哈桑(hassan)是好的意思;阿明(amin)意為忠誠的;薩利赫(saleh)意為正直的……等。

日本人姓名日本人姓名順序與我國相同,即姓前名後,但姓名字數常常比我漢族姓名字數多。最常見的由四字組成,如:小坂正雄,吉田正一,福田英夫等。前二字為姓,後二字為名。但又由於姓與名的字數並不固定,二者往往不易區分,因而事先一定要向來訪者了解清楚,在正式場合中應把姓與名分開書寫,如“二階堂 進”,“藤田 茂”等。

一般口頭都稱呼姓,正式場合稱全名。日本人姓名常用漢字書寫,但讀音則完全不同。如:“山本”應讀作yamamoto,“三島”應讀作mishima,“日下”應讀作kus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