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如何學會藝術地道歉

因此,上司也千萬不可把道歉當成是屢試不爽的一劑良藥,是藥就可能會有副作用。有的下屬,可能反而會出現不依不饒、故意要挾和講條件的行為,此時恐怕上司要火冒三丈,後悔自己為什麼向他道歉了。因此,道歉也需要把握“度”,要點到為止而不宜太過自責和誇大。其實,之所以會有“得理不饒人”的下屬,很可能是上司的態度“助長”了他的氣焰。

因此,主管的道歉只要簡短有力即可,而接下來的著力點就是你的解決辦法。上司將事情的重點放到哪裡,你的下屬就會被你引領著關注哪裡。

道歉中的誤區

誤區一:道歉有損威信。事實上,坦然道歉並即時改正,才是領悟了領導力的精髓。威信不是在逃避錯誤中建立的,而是在勇於承擔和有效解決問題中塑造出來的。

誤區二:員工需要實惠,道歉華而不實。員工通常更看重實惠的物質利益,即使上司不道歉,只要能在升職加薪中想著他,就心滿意足了。但事實是,隨著員工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尊重和認同的需要,物質將不再是單一的激勵手段,上司的領導力將直接影響員工的忠誠度。而道歉與否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正是反映領導力的一個小側面。

誤區三:道歉與領導風格無關。恰恰相反,其實什麼樣的領導風格,將決定你適合採取什麼樣的道歉方式。開朗風趣更具親和力的上司,可以採取更為直接的方式進行道歉,而下屬通常也會很容易接受;而內斂穩重的上司,則更適合私下道歉的方式,心照不宣的感覺會讓下屬更受用。

“只有適合,沒有最好”,對於道歉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我們不必糾結在“上司”這個稱謂上,無論是誰犯錯,最重要的是及時糾正錯誤,並且不再犯同樣的錯。在突破心理障礙說出“對不起”之後,更難的則是要把“對不起”表現到後續的行動中去。

道歉後,仍須持續改善

即便道歉表現得恰如其分,也只是一個開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上司必須專注於默默地重建自己的聲譽,重新爭取員工對自己的信任。要做到這一點,惟一的秘訣就是時間。上司不能急於求成,而是要紮實地做好工作。

也就是說,上司要用大量的時間和員工進行互動,讓先前視為理所當然的良好關係得到恢復。而且,上司需要用日常的行動(而不是在口頭上)來表明自己希望贏回員工的心的誠意。在自己的領導力因為錯誤而被人產生質疑的時間裡,下屬對上司的行為還處於“觀察期”,員工還會用放大鏡審視上司的行為,任何相似的失誤都會使上司的歉意和努力變得沒有價值。

因此,上司更不要犯重複性的錯誤,這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下屬看到上司的努力和改變,會很容易理解和釋懷。他們知道,比起那些從未犯過錯,從未汲取過教訓的上司來說,知錯就改,不斷完善自我的人往往更值得信任。有時,上司也該適當忘掉自己的角色,自己也只不過是一個會犯錯的凡人,這才是接地氣的上司,不要為曾經的錯誤耿耿於懷,積極地改善和完善自己的領導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