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少先隊總結

5、雛鷹藝術節群星爭輝,百花齊放。

陣地之五:雛鷹藝術節

一年一度的雛鷹藝術節是全校孩子們最喜歡的盛節。從10月13日建隊節開始到元旦閉幕的持續兩個多月的雛鷹藝術節給了孩子們活動的空間和展示自己的舞台。本學期,第九屆雛鷹藝術節在少先隊建隊日嘹亮的鼓號聲中拉開了序幕,三獨比賽、三棋比賽、三藝比賽、中隊網頁大賽、“隊隊有歌聲,人人展風采”迎新合唱比賽,體育周,英語節,讀書節,航模節等等,真是一個五彩繽紛,隆重、熱鬧的大舞台,孩子們快樂極了!他們在“雛鷹藝術節”中獲得鍛鍊、獲得成功、獲得喜悅,更獲得體驗。藝術節參與面之廣,內容之新,氣氛之熱烈是難以形容的。全校隊員人人參與,幾十個比賽項目,幾千名參賽選手,

幾百張獲獎證書,規模之宏大,氣氛之熱烈,真是群星爭輝,百花齊放(《無錫日報·教育周刊》對我校的雛鷹藝術節作了3次報導)。

二、體驗活動真精彩,“手拉手”又添新光彩。

揚名中心國小的“手拉手”活動已開展了十幾年,手拉手的歷史很輝煌,在全國知名度也較高,先後有四批、9人次上北京領過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如今,手拉手的隊伍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除了老朋友“江西瑞金雲石山中心國小”、“灌雲實驗國小”外,又有了新朋友“延安秋林鎮中心國小”,這是我大隊部回響黨中央“支援西部,開發西部,建設西部”的號召而新結交的西部小夥伴。

1、手拉手,向前走。

每學期我校隊員都會主動為“手拉手”夥伴捐贈壓歲錢、零花錢、“變廢為寶”的錢,幾元、幾十元、一百元的都有。開學初隊員們通過自己的假期勞動“變廢為寶 ”2732.8元,其中捐給延安小夥伴2200元,11月校“手拉手”基金會又捐給新聯國小一位老師XX元。

XX年9月,為了回報社會,在我校教師中又湧現出了一大批助學幫困的楷模:吳勤老師和蔣嫻穎老師讓其孩子三(6)班的於正言同學和宋佳瀅同學通過節省零花錢等方式來幫助雲石山中心國小的黃裕榕同學完成學業;曾詩海老師自願與江西省瑞金市雲石山梅崗中學的梁小華同學結成幫困對子,他將幫助梁小華同學克服經濟上的障礙,輕鬆地投入學習活動;我校的曾小明老師,就是當年我們學校的同學曾經幫助過的雲石山的助困對象,他在深感溫暖的同時,也要把這種溫暖帶給更多的雲石山的孩子,他帶領三(4)班全體同學與江西省雲石山中心國小的一位貧困學生結成對子,為其學習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並在建隊日這天送去了全班隊員捐獻的第一筆愛心款221元人民幣;另外,全體團員老師也行動了起來,他們幫助江西省瑞金市雲石山中學初三(1)班的劉金谷同學走出生活的困境,順利完成學業(9月22日《無錫日報·教育周刊》作了報導)。

體驗活動真精彩,“手拉手”又添新光彩。“手拉手”活動使隊員們把“愛”播灑到千家萬戶的同時,又在社會大課堂中得到了鍛鍊、得到了教育。隊員們在服務過程中體會到了勞動的苦,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真正領悟到“心中有他人的含義”。揚名的隊員們與貧困學生手拉手,與社區手拉手,與爸爸媽媽手拉手,與英雄模範人物手拉手……揚名紅領巾“手拉手”活動中心正蓬勃發展著。

2、爺爺奶奶,我愛您!

敬老日前夕,“我和爺爺奶奶手拉手”活動又一次在全校200多個小隊中開展。如:四(3)中隊“萌芽”小隊的隊員們在輔導員嚴老師的帶領下,帶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禮物和精心準備的精彩節目興高采烈地看望了連元街國小的退休教師王毓華奶奶。少先隊員們的笑臉讓臥病在床的王奶奶忘記了腳上的疼痛,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帶著紅領巾的王奶奶仿佛又回到了久違的校園,她感動得熱淚盈眶。在同學們的祝福聲中,王奶奶興致勃勃地為少先隊員們唱起了她拿手的京劇。

少先隊員們的真誠讓病中的王奶奶倍受感動。節後,王奶奶連忙送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並提出要為少先隊員們購買學習用品,她說“盛世樂晚年,不是神仙勝神仙”。(10月19日《無錫日報·老年周刊》報導)

3、揚名小報童,情系“手拉手”

為了讓同學們體驗創業的艱辛,從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校五(2)中隊的“陽光小隊”一行8人作為全市第一所嘗試與《現代快報》合作,從9月25日起開展為期三天的“小小報童”社區角色體驗活動。

清晨,“陽光小隊”的隊員們早早來到學校,他們身著簇新的校服,肩佩大紅綬帶,頭戴《現代快報》小藍帽,精神抖擻,等候在校園門口,向過往行人和同學家長兜售報紙。一個早晨下來,隊員們的聲音略帶疲憊,但滿頭大汗的他們卻異常興奮。“好累呀,太高興了!我的報紙全賣完了。”這就是他們心中所想。他們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第二、第三天,大家見到了一群更加能幹的揚名小報童。

“小小報童”引起了全校孩子們的共同關注,也在孩子們心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本次活動共賣出300份報紙,扣除發給孩子們每份一角的勞動所得外,剩下的30元錢全部存入學校紅領巾“手拉手”基金。在大隊部開展的敬老節系列活動中,“陽光小隊”的孩子們用自己辛勤勞動爭來的錢,看望了百歲老奶奶楊阿妹,並為楊奶奶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送上了美麗的鮮花,在楊奶奶一家幸福的淚水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勞動的價值,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