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見習總結報告

我們不能評論外教的課還是中國老師的課哪個更好,畢竟語言是由習得還是學得是個頗有爭議、有待研究的問題,還有涉及到哪種更適合中國學生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發現外教的課學生自主學習多點,課堂學習內容少些,中國老師的課是課堂學習到的內容多些,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綜合這兩種方法,一方面灌輸知識,一方面培養能力,逐步地改變我們的教學,比如,在教課堂知識的同時,我們可以整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英文原著給學生看,畢竟課本的知識太過局限。教學方法上可以結合多種策略,就如張思中所說的那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有良法。”我想這種能力的培養將是一個長期且艱難的過程,就如我國一直提到的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換的過程一樣,但它並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師富有創造性並付出較大的努力。

二、課程改革後的新課堂

第三天,我開始見習我國老師的英語教學,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教學不同,課程改革後的課堂重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他們積極實施啟發式教育,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以此有效地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的指導老師帶的是優質班的學生,在我的指導老師的課堂上,老師緊密聯繫生活,採用交際法教學,將課本上的知識儘量與實際聯繫,使學生將學到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課堂中心有老師轉移到學生,老師在課堂上扮演指導者,信息提供者,巧妙的提問,讓學生思考,尋找答案;老師時常組織小組討論、分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擴大課堂的參與率,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個性;教學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化,如競賽,遊戲等,很好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執行公平,公正原則,把機會平均地分給全班同學,適時表揚,給學生自信,使其保持英語學習的熱情。當然同層次的老師間也會有些差異,我見習的其他班級的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課堂氛圍會較差些,但對於我這個毫無教學經驗的見習生來說,已經是如掘寶藏,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

課後通過總結與反思,我發現該學校的教師的教學也基本達到了中學英語的課程標準的五維目標。語言技能方面,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充分培養;語言知識方面,學生掌握各種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辭彙、功能和話題;情感態度方面:學生有明確的學習英語目的,有學習英語的願望與興趣,樂於參加各種各種英語實踐活動,有學好英語的信心,積極與他人合作。學習策略方面,學生能為有效學習和發展而採取各種行動和步驟,如課前預習,上課集中注意力,與他人交流等;文化意識方面,在老師的拓展下,學生逐步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力和鑑別能力,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所以,課程改革大大改變了傳統的英語課堂,給學生一個更逼真,更自主的學習環境。但我也了解到有些學校(特別是比較落後的地區的學校)的一些老教師由於自身的水平,仍然採用些非常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語法翻譯法等,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新性等,我想我們很難去改變它,但我們自己一定要學習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後套用到我們今後的教學中,盡最大努力讓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