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師實習總結

9月1日到10月27日,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似乎眨眼間就結束了,卻還依稀記得第一次踏入復興校園,一切既陌生又新鮮的情形,兩個月看似長,其實真真實實過著,只覺得太快,太短。

兩個月里有人生第一次在校門口執勤、第一次上政治課、第一次上社團課、第一次組織知識競賽監考、第一次組織主題班會,也每天被學生稱呼著“老師好”,這一份經歷,這一份感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會是一個寶貴的回憶吧。靜下心來回想一下,雖然日子忙碌,但在指導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和自己的努力實踐中,我覺得在實習過程中自己收穫了很多。

以下分成三方面總結一下:

一、教學實習

作為主打實習任務,上好政治課是很重要的。今年是高一採用新教材的一年,關於課堂教學也是老師們研究的重要內容,教科書不再是白紙黑字,不再枯燥乏味,打開書,你會發現彩圖多了,名言佳句多了,更有閱讀與思考、操作平台等等項目,不過新教材也存在一定缺陷,一些編排方面不是很妥善,所以要上好課還是有很多注意很多講究的,看到這樣的情況,我起初心裡很是沒底。

一切從見習開始,見習階段,我認真聽好每節課,除了所在年級的政治課,還跨年級、跨學科聽過一些不錯的課。現在聽課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聽課是為了學習知識;現在聽課是學習老師的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也就不一樣了,現在更注意的是指導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思想。復興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聽他們上課真的是很大享受,你會發現政治課可以很精彩,歷史課可以很另類,英語課可以很自然。當然,思考之後,我有時也在琢磨自己該是怎樣的風格。一周之後,老師也告訴我要根據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知識和中學實習聽課所學到的,自己試著備課了,所以接下來,平時有空就看教材,看教參,上網找新資料。同時,還注意結合不同學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真思考著政治課上好的關鍵。

第四周,我終於正式走上了講台,有了見習階段的學習,心裡有點底了,每周兩個課時,課前都要做很久的準備,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根據大綱要求,鑽研教材,查找資料,理清思路,抓好重點,編寫好教案,製作多媒體課件,並在指導老師審閱後自己進行了試講。過程雖然辛苦,可是上完課總會覺得很充實。再後來,也基本可以獨立備課了,對自己來說是個不小的突破。

課後,我積極讓指導老師給自己提意見,在肯定了我能較有條理的安排課程的同時,老師也說如果對要講的內容更熟悉,能信手拈來就更好了,當然這要靠日積月累的積澱的,的確,在這樣一個資源共享的時代,老師要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才能學高為師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教學事故”,自己找來的視頻資料是課堂的主要資源,事先指導老師也費了不少勁才把它剪輯好,格式轉好,可是最後,班級里音響放不出聲音,當時只能我憑自己的準備來充當配音了,雖然沒有使課堂陷入停滯狀態,但是事後反思,如果自己更熟悉材料,效果會更好。一個好老師是能隨機應變的,因為他有堅實的基礎,而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注意知識的積累,才能不愧老師稱號。

當然,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他們的意見也很至關重要,第三節課後我還請學生給自己提了意見,很開心的是50個人有34個學生給我提了寶貴的意見,第一次上政治課,總是有很多不足,雖然有學生說我上的還不錯,也有反映我的聲音還偏輕、過分依賴多媒體,不能調動積極性什麼的,三節課下來收到這么多或褒或貶的反饋,心想做個優秀的政治老師真的很不容易,不過接下來,我就更重視備課了,盡力去找些有趣又相關的資料,上課也努力提高音量,極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聽到後排學生說我有進步時,當時心裡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