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校團委號召貫徹執行團中央發出的關於組織開展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為了回響上級機關和校團委的號召,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充實自己,我院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精密部署、統籌安排,形成了廣大學生踴躍組隊,碩士博士積極參與,專家教授鼎力相助的局面。學院在經費上根據每隊申報情況劃撥100-200元的活動專款。同時,制定規章制度,加強安全防範意識,要求嚴格遵守《關於加強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安全的要求》有關規定,不做違法亂紀及違反社會公德有損學校形象的事。

本次社會實踐我院共收到兩個年級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28篇,學生社會實踐參與度達到了100%!針對報告,我們積極組織人員仔細閱讀,並對其進行篩選,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動。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的基地很廣泛,最“熱門”的是基層農村,各地的市區、鄉鎮也是重點,還有各類工廠、公司等地方,也都留下了我院同學的足跡!

我院共組織了75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其中有國家級重點隊1支,省級重點團隊2支、校級重點隊9支,其中包括2支博士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團,22支科技興農服務團,11支“攜手農和”服務團,14支大學生支教服務團,16支就業見習實踐團,1支實踐創新服務團,3支科學發展、共建和諧宣講團,6支食品安全知識宣講團。我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大活動版塊:

一、由院領導和老師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

1、“博士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團”

為了向農民朋友傳播科學知識,推廣農業科學技術,促進我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切實為農民朋友做實事辦好事,我院精心組織了兩支以相關學科教授、博士、碩士為主體的服務隊伍。

7月17日,服務團在院團委副書記易振老師的帶領下,奔赴方城縣清河鄉。他們在鄉主要街道設立服務站,發放“菸草病蟲害防治技術”、“菸葉烘烤技術指南”、“玉米大田期栽培管理技術”、“小辣椒生產技術”等科技宣傳系列材料3000份,政策宣講系列材料XX份;時逢雨季,隊員們冒雨造訪,針對農民家庭收入、醫療保險、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細緻深入的調查,比較全面地了解到農民在生產、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同時也對各農戶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了細心的解答;在實踐之餘隊員們還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給老人們帶去了心靈上的溫暖。

7月17日,由院團委魏振老師帶隊的另一支服務團奔赴方城縣拐河鎮進行社會實踐。“送科技解民憂”:服務團一行九人在拐河鎮政府的支持下,於鎮中人群密集的地方設定了諮詢台,對農民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詳細解答,並為過路的農民發放關於玉米、花生、丹參等當地農作物種植的技術指導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宣傳資料;“入田間論生產”:隊員們結合專業優勢,深入田間對農民朋友進行實地指導,解決他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困難,並針對當前水災問題,介紹了一些災後保收的辦法;“開講座搞宣傳”;在鎮政府禮堂,高致明教授作了關於丹參種植的講座,隊員們走村入戶進行政策宣講,調查“三農”政策在農村的落實情況。

2、“依託藥材專業優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中醫學是我國的一塊瑰寶,她的輝煌依託於分布在各地的中藥材,為了更了解中藥材資源,7月16日,我院中藥材系主任高致明教授、團委李丹老師以及中藥材研究生、本科生等9人組成的社會實踐小分隊奔赴輝縣市南寨鄉秋溝村,對其周圍太行山系的中藥材資源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四天的調查研究,共確認中藥材品種300餘種,涉及66科中藥材植物;在調查結束後,高教授還為藥農們解答了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受到藥農們的連聲稱讚;並且對於該市如何做好旅遊業與中藥種植業的協調發展,科學有效地利用野生中藥材資源,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促進百泉中藥材交易市場的再度形成和健康發展等問題,隊員們經過認真的考察、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