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7月10日,是我們小分隊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二天。小分隊的成員們在孫啟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當地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的蔬菜大棚。通過對蔬菜大棚的參觀,以及和工作人員的溝通,我對大棚的選址、設計、整體建設、農資供應到蔬菜選種、育苗、種植管理及銷售,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也認識到了大棚種植在青湖鎮的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二站,我有很大的收穫,同時也感覺到只有自己切身的體會,才能了解到經濟發展的不容易。

7月11日,是小分隊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三天。實踐的主要內容是和當地的大學生村官進行座談。大家首先就大學生村官這個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村官們也一一為大家作了解答。大家就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怎么正面看待學生幹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通過這次的交流我體會到了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的不易,同時在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上有很大的幫助。

7月12日,是小分隊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第四天。今天實踐的主要內容是舉行南京財經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基地的掛牌儀式。

當天下午4點,在青湖鎮政府會議室舉行了掛牌儀式。出席本次掛牌儀式的有青湖鎮黨委書記蘇衛哲。儀式分為三項議程。首先,由蘇衛哲書記發表講話,他指出,通過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們從學校里走出來,深入社會最基層,接觸廣大農村民眾,做到理論聯繫實踐,從而積累更多的社會知識。緊接著,孫啟老師和學生代表依次進行發言。最後,蘇衛哲書記和孫啟老師進行掛牌。

南京財經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成,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實踐平台,讓大學生們可以更好的深入基層了解民眾,服務整個社會。

7月13日,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東海縣青湖鎮小分隊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五天。我們決定圍繞“蘇北農村新城鎮建設情況——以東海縣青湖鎮為例”展開為期4天的問卷調查走訪。此次調查以了解青湖鎮的居民對蘇北城鎮化建設的滿意度為最終目的。農村居民住處分散,給我們的調查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和挑戰,盛夏的熱浪也滾滾來襲,但我們們卻沒有絲毫顧慮,鬥志昂揚地出發了。我們自行分成4組,以小組為單位以街道為路線同時進行活動。一路上,我們對填寫問卷的人十分有耐心。有些填寫問卷的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還是很認真,我們也為他們細心解讀。

通過幾天天的走訪調查,小分隊一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收回160份,有效問卷145份,最後由成員們統計、整理形成調查報告,並回饋給青湖鎮的政府。

7月26日,我們結束了在連雲港東海縣的參觀活動,也意味著此次東海縣青湖鎮暑期社會實踐要結束了。此次青湖鎮之行,我們都學到了很多,更認識到團隊力量的重要性,對社會現狀,農村城鎮化建設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有了新一層的認識。

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和我的隊友們還進行了拍照、嘻哈,也促進了我們團隊的感情增加和凝聚力提高,在整個團隊中我的感觸比較大,擔任隊長,要做一些細節方面的考慮。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我們住的地方的大伯給我們做飯的情景,以及我和他一起去買東西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