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心得

燃燒生命照亮他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突然感覺這句詩是為從事教育的她而寫照的。她是一位從教40年之久,現在仍堅守在教育一線的70歲老人——吳蘭平老師。

我一直在想像四十年的從教是怎樣一個概念,我一直在想像四十年的奉獻是怎樣一種執著。當我們問起她如何會用盡大半生的時間不圖財富地育人時,當我們問起她如何年過七十卻仍孜孜不倦誨人時,她的微笑沁潤了所有人的心田——只因為她是一名純粹的教師。

生命無邪渴望最真

城口縣東安鄉興田村堅朗希望國小,一個孕育未來希望的地方,一個成就孩童夢想的搖籃。很簡單的配備、很樸素的設施。這裡的孩童,沒能享受城市孩子的奢華,但也因此他們也少了城市孩子的嬌氣,多了份農村孩子的承擔。

他們的眼神很清澈,沒有心機,只渴求能坐在教室里傾聽老師的教學,只渴求能坐擁書卷,傲遊書海。

可惜,他們離夢想,還有些遙遠。

……

城口之行已經結束了,雖然我們的行程很短,但從行程的開始一直到結束,整個下鄉活動都給我許多驚喜、考驗和感動。就在這短短十天的三下鄉活動中,我成長了幾許,收穫了許多。

1、團隊,讓我們更好地學會成長

在這個服務團里,我從每個優秀的隊友身上學會了很多,不論是在分析問題的角度上,還是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面對紛繁複雜的服務項目和內容,我們既分工又合作,也就在分工、協作的互動中,我學會了更好地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2、交流,讓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來自多個專業。因此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矛盾總是有的,困難也是在所難免。但我們都解決了、克服了,因為我們敞開心扉地交流,如兄弟姐妹一般。

也因在這樣的頻繁而真心地交流里,我學會了靈活應對問題,從實際出發考慮問題,充分考慮各種意見,並在適當時候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

3、承擔,讓我們更勇於不懈堅持

在三下鄉的過程中,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去獨立完成一些任務,有些時候,因為我們的考慮不周全會有一些過失。以前我們可能會為自己找理由辯護,在辯護的過程中異化了情緒而忘卻了最初的目標。但經過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後,我更勇於承擔了,面對過失不找理由,而是肩負起原本的責任,用承擔支撐起奮鬥的精神脊樑。

4、感恩,讓我們更懂得回報社會

感恩是一個恆久不衰的話題。感恩是一個不斷積累、深化、升華的過程。

在“三下鄉”的團隊成員身上,在我們親切的指導老師身上,在我們城口的父老鄉親身上,在興田村留守兒童的身上,我都體會到了這個詞語,這種情感。因此,我會懷著感恩的心去學習,去成長,去實踐,去回報。

結束語

十天來的城口縣旅遊資源、交通規劃調研和黨史宣傳、政策宣講、唱讀講傳、關愛留守兒童、三進三同等多個服務項目,感覺是一種內心深處的洗禮:把握大局,注重細節。在做工作的時候,應該做到膽大心細,要認真的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發揮團隊效應,共同進步。經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這是我大學生涯里第一次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參與到此次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與隊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讓我擁有一份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