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報告——鳳凰古城文化考察

由於本人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文化考察對於本人的專業素養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寒假的時候,我和班上一位很要好的同學——林嘉聲,一同計畫商討,並在網上查看了諸多旅遊攻略之類的文章,萬事準備妥當之後,進行了湘西鳳凰古城的文化考察之旅。

說起文化考察,在大二的時候,學校曾經組織我們專業去了黃山進行實習寫生和文化考察,當時提著摺疊凳,帶著畫筆畫冊,輾轉在古色古香的馬頭牆群立的古巷中尋找寫生畫面的場景,攀登雄偉挺拔的黃山,在山上觀賞壯觀的日出日落的場景,現在想想還歷歷在目,仿如昨日,歸咎於那次文化考察對於我的影響真的頗大。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最重要的是,它把沉睡在我心底的那對美的感受、對美的欣賞徹徹底底地征服了,讓我對美有了更高的認知,更深的渴望……

言歸正傳。

鑒於我們國家特殊的國情,所以我們的考察計畫定在2月11號一早啟程,我從東莞坐高鐵去到廣州和嘉聲會合(嘉聲還帶了一位他的摯友,叫永岳)。然後在廣州火車站外面真功夫吃了午餐,進站坐上我們事先在網上訂好的14:06分從廣州開往吉首的火車,歷時15個小時,並在車上認識了一位湛江的也是學設計專業的,隻身一人前往鳳凰古城旅遊的大二的師弟——運游,下了火車立即坐上吉首直達鳳凰古城的公汽,歷時1個半小時。

來到鳳凰古城,已經是早上8點,火速找好客棧,我們顧不得長途的疲累,背上背包,帶上裝備,在客棧附近簡單吃了早餐,就直接投入鳳凰古城的懷抱。此時的鳳凰古城因為剛下過細雨,所以地面潮濕,天氣也還很陰沉,如果氣溫再低兩三度,想必我們來到這裡首先見到的就會是雪了。因為我們所住的“金江居客莊”就在鳳凰大橋的沱江邊上,所以我們的行程就從沱江邊上的客棧一條街開始了,江對面是安靜的酒吧一條街,也只有在白天,酒吧一條街是安靜的。我們一路走,一路觀賞拍攝江邊的建築,時不時還會看到穿著苗服的老婦人,頭上戴著大大的白銀冠飾,手裡提著小竹籃,賣些曬乾的沱江的小魚小蝦或者自己編織的花圈什麼的。我們沿著江邊一路向下遊走,走到第一個城門的時候轉彎進入了一條小巷,沒走幾步就見到了掛著“熊希齡故居”的木牌匾,隨即退出了小巷,繼續沿著江邊向下遊走,沿路見到最多的是賣民族小飾品、薑糖和血粑鴨的店鋪,而且大多店鋪門口都掛著一整個牛頭的骨頭。走到第二個城門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從城門出去,而是向右拐進了一條街巷,然後來到了一個比較大的交叉路口,路口正中有一塊刻著 “鳳凰城——朱鎔基”的牌坊,我們在牌坊前面合影留念。

這時已是11點多了,我們尋思著找地方吃午飯,於是離開路口,經過“沈從文故居”,參觀“天后宮”,穿過十字街,從南邊民族小飾品街的南邊往上遊走,並在這條街的盡頭,也就是之前所說的第二個城門前面一點點的“憶江南私房菜館”吃了午餐,吃完飯拿出地圖來看,決定不從原路返回,而是穿過第二個城門,走上了虹橋,沿著虹橋中路,路過南華山,一直走到文化路,再拐進文化廣場,沿文化廣場邊上的小巷直走,結果發現這條小巷的盡頭就是“熊希齡故居”,也就是說我們轉了一圈又回到了了第一個城門。不過既然來到了第一個城門,那么離我們的客棧也就很近了,接下來我們就回到客棧洗澡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