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7個多小時的車程後我們生命學院12人和材料學院14人以及4位帶隊老師組成的大隊伍終於踏上了隴南徽縣泥陽鎮的土地。一個美麗的地方,這是我們下車後第一個感覺。舒展筋骨,貪婪的呼吸著這清新的略帶甜味的空氣,映入眼帘的是連綿起伏的山,不同於蘭州光禿禿的山,這兒的山在綠樹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朝氣蓬勃,如果說蘭州的山是六旬的爺爺,那么泥陽鎮的山則是青春期的我們!處處都在彰顯它的熱情,好似在歡迎著我們。

到達的當天我們和輔導員商討了以後的工作安排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也注意熟悉熟悉我們住宿的周圍環境,本來覺得忙了一天應該會感覺很疲憊的,可是卻怎么也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忍不住想想見到純真孩子的情景該是什麼樣子的?該怎么教那些可愛的孩子?該怎么跟他們交流啊……一系列的問題都不由自主的在往腦海里展開……

我們首先進行的工作是宣傳,這次我們隨行攜帶了兩個專題的畫展板,一個是關於食品安全,另一個是有關土石流應急措施,為的就是讓當地的學生和民眾能夠更多的切實的了解自身的安全和保護好自己以及最親的家人。顯然當地民眾對有些方面只是單純的知道而並非真正的了解,我們小組成員都竭儘自己所能把掌握的知識通過常見的事例給講解出來,當時的活動氛圍很好,雖是烈日當空,但每個成員都沒有抱怨,都在盡心盡力地宣傳。

眾所周知,所謂“三下鄉”就是指文化、科技、衛生下鄉,而這次我們團體所進行的重點是文化下鄉,主要是以指導孩子們的學習為主,幫助孩子們合理調整好自己的暑期作息時間,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同時也是為了給他們平淡的暑期生活增添一筆歡樂的色彩!

早上,愛睡懶覺的我卻出奇的起的很早,因為一會就要去見可愛的孩子們了,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的歷程中還可以有當老師的經歷呢。推開宿舍的門,6點的金色陽光毫不吝嗇的灑向大地每一個角落,讓見到她的人都不禁上翹了嘴角。張開雙臂,靜靜的吸了一口早晨略帶清冷的空氣,不由發出感嘆:今天又是明媚的一天啊!

當看到一大群孩子在當地文化廣場嬉戲玩耍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心裡有說不出的歡喜,似乎又回到了孩提時代,可以無拘無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本不知道什麼事壓力。經過分配安排,我們院女生組負責四年級的小朋友,學生不多,十幾個人,但是我們4個女生心裡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重,當地政府的支持,家長的信任,孩子的期待,在心裡都是沉甸甸的份量。沒有人會放鬆懈怠,雖然有時候真的很累,站的腳酸得不行,但依舊笑著解答學生們的問題,有時候看著學姐們一遍又一遍的講解,直到孩子們真正搞懂才終於鬆一口氣的時候,心中總是暖暖的。課堂上可以說我們是“嚴師”吧,課外活動時的我們似乎和孩子們一樣純真,一起玩遊戲,一起唱歌,一起猜謎語,總之很豐富多彩!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稚嫩笑臉,滿滿笑意的清澈眼眸,蹦跳的小小身影,我們內心的喜悅是無法言說的,只知道:這一刻,值得我們一生懷念!

幾天的支教下來,發現自己的性格又開朗了好多,每天都是迫不及待的出發去見見孩子們的笑臉,聽聽他們稚嫩的聲音。支教行走的腳步也由一開始的悠閒淡定,逐漸變成急忙迫切。可是相聚總是要分離的,不過分離的場面我沒有去,只是兩位學姐過去買了離別的禮物贈送給了孩子們,離別的氛圍太傷感了,怕自己控制不住會在孩子們面前不會微笑了,笑臉變成哭臉就不好了,總是自私的希望自己在孩子們的心中只留下笑臉,留下一份美好。或許很多年之後,他們早已忘記曾經在他們生命中轉瞬即逝的我們,但我們卻會永久珍藏著這份來之不易的記憶……

離開的前天晚上我們兩學院小隊還有當地居民舉辦了廣場文化晚會,節目內容雖不多,卻是我還有當地居民的一番心意,當時,本來還算寬闊的廣場被看節目的居民里里外外圍了好幾層,不過最高興地還是孩子們了,孩子天生喜歡熱鬧,給這個熱鬧的晚會增添了更多的熱鬧和歡笑。我們小隊並不個個善歌善舞,甚至有的隊友估計長這么大都不會唱一首完整的歌謠,可是我們都在儘自己的力量去把這場晚會辦得精彩,底下觀眾的叫好和笑臉是對我們努力的最大肯定。晚會後,收拾東西之餘,我們還和當地的長輩們聊了聊天,通過不多的對話,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長輩們對小一輩們濃濃的期待和厚望,不禁感嘆,天下可憐又何止僅僅是父母的那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啊!有這么多關心孩子們成長的長輩們守望在孩子們身邊,不得不說這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