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抗戰勝利尋訪實踐報告

抗戰勝利尋訪實踐報告_【1】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21絕的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一位來自美國的記者走進陝甘寧地區,對紅區的生活進行了詳細的報導,這位記者就是首個走進紅區的西方記者——埃德加·斯諾。在校團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暑期實踐團隊一行8人,在英語學院趙磊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重走斯諾抗戰報導路線的旅程。

7月29日我們傍晚從北京西站出發前往武漢。67年前,斯諾曾在武漢親眼目睹了武漢會戰,他對此次會戰進行了詳細的記述。我們此行第一站便是在這裡尋覓當年戰爭的記憶。次日,我們抵達武漢整頓好行李後便開始了我們的實踐活動,我們首先來到樂位於武昌區的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和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進行參觀。在這裡實踐團的成員們近距離地參觀了當年我黨先輩們工作生活的地方,深刻體會到了當時的艱難困苦。我們還採訪了館內的工作人員,向他們諮詢當年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武漢的情況以及紀念館在70周年之際有何特殊活動。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耐心地回答我們的問題並對我們實踐團的此次旅行給予鼓勵和讚揚。

7月31日,暑期實踐團的同學們早早起床便趕往武漢抗日紀念園。我們恰好趕上“血寫的歷史·民族的壯歌”抗戰紀念展。此次參展的物品中很多都是當年遺留下的珍貴資料,實踐團成員們仔細地觀摩著展品,並採訪了此次展覽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細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展品的來歷以及展覽的目的。在得知我們是來自北京的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做紅色記憶的主題實踐活動後,工作人員邀請我們寫下對70周年的寄語。我們在簽名簿上留下了自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7月31日下午,我們的實踐團成員們還來到華中科技大學發放問卷,意在調查當代大學生對當年抗戰以及對埃德加斯諾的認識。華中科技大學的師生們非常友好地配合我們完成調查問卷並寫下了自己對當代愛國教育的見解。當天晚上,我們稍作休息,在凌晨搭上前往延安的火車,開始了在延安的實踐活動。

在經歷了18個小時的旅途後,我們終於抵達了陝甘寧邊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延安。我們稍作調整,規劃好接下來幾天的參觀與調查。

8月2日一早我們首先便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這裡記錄了黨中央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號工程”。在這裡我們看到了1935年~1948年黨中央在陝甘寧地區的情況,同時我們也發現了許多外國記者的足跡,其中便包括了埃德加·斯諾。斯諾和其夫人海倫·斯諾曾在陝甘寧邊區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在這裡他們採訪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並記述了當時的生活工作環境。當天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亂了我們原本的安排,然而實踐團的成員們在和老師商量之後巧妙地選擇了改變參觀時間和地點,將原本以參觀為主的實踐活動改為半參觀半採訪。

8月3日我們在綿綿細雨中來到了楊家嶺革命舊址,這裡曾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了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於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我們參觀了山上的窯洞,看到了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先輩們居住過的地方,並在黨的“七大”召開會場中央大禮堂內合影。

我們還參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這裡曾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區的代表機關,先後由高崗、彭德懷、習仲勛等革命先輩領導,貫徹執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將陝甘寧邊區建設成為模範的抗日民主根據地。

當天稍晚些時候,我們來到了延安大學,採訪了許多在校學生並向他們發放了準備好的調查問卷。在問到關於抗戰和這座城市的聯繫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獨到的認識見解。他們對當代愛國教育如何開展更是給出了豐富的意見。

8月4日是我們返程的日子,但我們還是騰出了時間參觀了延安新聞紀念館。館內大量文史資料展示了我國新聞及出版業的發展歷程。該館向我們展示了抗戰時期新聞工作者們的工作情況及大量文字資料。其中也包括了當年以埃德加·斯諾為首的外國記者們對陝甘寧邊區的報導。我們在這裡更是遇到了同樣來自北京的暑期社會實踐團——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我們交換了實踐期間的遇到的見聞並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在結束了延安新聞紀念館的參觀後,我們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便告一段落,之後我們還將來到北京大學——埃德加·斯諾任教過的地方進行走訪參觀。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我們每一個成員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們從北京來到了武漢和延安,這一路上我們的參觀走訪讓我們對於抗戰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許以前我們只是認為抗日戰爭不過是二戰的一小部分,但當照片、文字、視頻以及親歷者口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那8年是多么的難以置信。法西斯的暴行與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次實踐活動注定會成為我們每個人難以磨滅的記憶,注定會影響我們對如今生活的審視。

雖然此次實踐活動是關於抗戰這樣如此嚴肅的一個話題,實踐團成員們在閒暇時間還是保持了樂觀的態度,並沒有過分沉迷於過往的悲痛,而是將悲痛化為對明天的微笑。整個實踐活動中,大家的微笑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抗戰勝利尋訪實踐報告_【2】

為回響團中央的全國大學生抗戰紀念勝利70周年的尋訪活動並結合團中央每年暑假推行的大學生“青春三下鄉”活動。7月12日,我們一行來到了位於南嶽衡山以南、有“雁城”雅稱的衡陽市。

衡陽山水優美、歷史悠久,衡陽會戰的悲壯也使之得到了“ 中國抗戰紀念城”的稱號。在衡陽進行社會實踐的兩天內,我們遊覽了紀念抗日戰爭的景區:岳屏公園、陸家新屋;尋訪了作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入緬作戰的抗戰老兵丁耀輝;同時有幸走進了衡陽大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行了深度交流。

12日上午,我們在衡陽尋訪抗戰光輝印記之路的第一站來到了岳屏公園。岳屏公園是衡陽八景之一,坐落於岳屏山內,翳隱芳林、景致秀美。剛踏入園中,便被滿目蒼翠、蟬鳴啁啾所吸引,繼續前行,踏著青石小階登上山頂,一座“衡陽抗戰紀念塔”隨即映入眼帘。這座紀念塔屹立於山頂,向下望去,城池街市,一覽無餘,仿佛也象徵著雖然戰火硝煙已散去,但抗戰的痕跡、拼搏的精神仍深深鐫刻在這座城市的記憶里,迴蕩在街頭巷尾的故事裡,銘記於每個衡陽人心目中。瞻仰完紀念塔後,我們遇見了衡陽師範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同學們,機緣巧合的是,他們同樣在進行尋訪抗戰烽火的社會實踐,針對衡陽的抗戰文化及當代大學生對於抗戰歷史的了解,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調查與交流,之後,我們一起參觀了衡陽抗戰歷史紀念館,館內羅列著衡陽保衛戰時的各種珍貴歷史資料,溫存著這座小城在烽火在涅磐重生的回憶。緊接著,我們遊覽了紀念碑附近的抗戰雕塑及文化紀念牆,在雕塑的一磚一瓦間、石刻的一筆一划中,感受衡陽這座抗戰文化名城的文化精魂。

當日下午,在短暫休息後,我們趕赴位於衡陽市城郊的陸家新屋景區即衡陽保衛戰紀念館。陸家新屋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風格古建築,距今已有125年歷史,同時在1945年抗日戰爭中的衡陽保衛戰期間,曾被日軍黑瀨聯隊當作指揮部。在觀賞湘南晚清古民居建築的同時,我們又觀看了衡陽保衛戰陳列展覽,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晚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給人一種無限的歷史延伸感,古樸的建築中仍保留著數十處當年衡陽保衛戰遺留下來的彈痕和彈洞,我們仿佛身處於抗戰烽火中,感受著那個動盪的年代。走出陸家新屋,我們來到了景區南側的國防教育廣場,廣場上陳列著殲-6戰鬥機、坦克等展品,在學校便聽慣了“航空報國”的我們頓覺十分親切。

行程的第二日,我們懷揣滿心期待,帶著提前準備好的慰問品,來到了抗戰老兵丁耀輝家進行拜訪。丁耀輝爺爺是當年參加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士兵之一,衡陽市人,今年已91歲高壽,身體卻依舊硬朗,眉眼中仍閃爍著戰士堅毅的光芒。回憶起抗日那段艱辛的歲月,丁耀輝爺爺感慨無限地像我們訴說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與如今和平歲月的美好。“我們到緬甸的時候,天天打仗殺敵。在整個連里,我年紀最小,等到印度的時候,整個連隊只剩下六七十人,回到中國後只有十幾個人了,你不知道我們在緬甸受了多少苦。”講述到此處,老英雄爺爺淚眼模糊,感慨萬千。我們向丁耀輝爺爺贈送了代表我們西北工業大學的戰鬥機仿真模型,爺爺開心的接受了這份特別的禮物,並意味深長地說:“我們要牢記:貧窮就會挨打,落後就會被人欺負!為了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同學們應該努力學習。一起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像丁耀輝爺爺一般的老兵有千千萬萬,雖然此行我們只尋訪了丁耀輝爺爺一人,但老兵心目中永遠燃燒著的熊熊革命激情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心靈烙印。這些老戰士將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全部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留下的是累累的傷痕和病痛的身軀,以及內心對祖國永遠的忠誠和熱愛,這如何能不讓我們尊敬?

離開了丁耀輝爺爺的家中,13日下午,我們拜訪了衡陽市大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根植于衡陽本土,專注於品牌文化包裝及活動策劃的文化創意企業。在公司書畫院,管理層領導就同學們感興趣的衡陽保衛戰歷史故事作了深入的講述與交流。董事長許豐華先生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為我們剖析了衡陽保衛戰極具紀念意義卻沒有被廣泛宣傳的原因,同時啟示我們:只有真正的獨立思考才能鑄就人格。接下來總經理馬康偉先生與我們就文化產業的未來走向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兩個話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他介紹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並解答了我們對創新就業的一些困惑,馬先生提出,未來是屬於高感性族群的,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創新性思維、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多思考多創新,同時對我們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給予了許多建設性的提議。

離開了大河文化公司,我們搭乘北上的列車,趕赴長沙,進行下一階段的社會實踐。在衡陽內容富而意義深刻的社會實踐就此劃上句號,抗戰豐碑、歷史名城衡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有歷史留下的悲壯與傷痛,還有如涅磐般重生的活力與緊隨時代潮流的創新精神,將會在我們未來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實踐雖告一段落,但我們相信,抗戰激情不熄滅,革命軍魂會永存。這些天來,吃過苦,流過汗,經歷了磨難,但是就結果而言,我們的行程是值得的,我們的付出是快樂的,我們的探訪是溫暖的。為了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