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足跡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實踐報告

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成長於和平年代的你並未經歷過這段令人驚心動魄卻也氣壯山河的歷史,但也應該牢記這段英雄史詩,繼承先烈的民族之魂,為祖國驕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xx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領青年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宗旨,按團省委、校團委檔案精神要求,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成立“追尋紅色足跡,尋訪革命根據地”革命體驗實踐團,於7月16日至18日,赴山西武鄉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尋訪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張平、院團委輔導員老師以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隊員們。

重走抗戰英雄路弘揚先烈精神

“追尋紅色足跡,尋訪革命根據地”革命體驗實踐團到達抗戰聖地武鄉的第一站,來到曾是黃崖洞保衛戰主戰場之一的板山。這裡不僅有左權將軍帶領戰士為老百姓挖出的聖人泉、八路軍總部醫院舊址,還有1941年總部特務團修築的明堡、暗堡、投彈所、觀察所、團指揮所等72座,以及6公里工事交通壕,朱、彭總副司令和左權將軍活動遺址2處。這些遺蹟遺址都在靜靜地述說著戰爭年代的艱苦卓絕。濛濛細雨中,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登上板山,重走抗戰英雄路。山路的崎嶇抵不住隊員們心中對英雄的敬仰,走在革命先輩走過的道路上,體會當年八路軍將士對敵鬥爭的艱苦生活,志願者們從實地考察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先烈精神。

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重溫崢嶸歲月

7月17日,革命體驗實踐團來到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進行參觀。該館是國內唯一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史實的大型革命紀念館,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名,展示了八路軍以及鄧小平、朱德、彭德懷、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革命實踐和太行山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擊日寇、勇御外辱的恢弘歷史。染著硝煙血痕的戰爭文物和翔實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將那段激昂悲壯、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團隊成員吳澳博在參觀後感慨道:“太震撼了,當年革命先烈浴血殺敵,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民族的獨立,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努力奮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走近抗戰“小八路”歷史不容忘記

在武鄉縣磚壁村,革命體驗實踐團赴王家峪舊址、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參觀,隊員們一起瞻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簡陋的家居、艱苦的條件和照片裡老一輩革命家臉上燦爛的笑容給每一個隊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離開舊址,實踐團隊走進了當年朱德兒童團團長肖江河老人的家。已是87歲高齡的肖老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每天堅持學習。提起當年擔任兒童團團長的往事,肖老記憶清晰,言語中難掩激動之情:“當時漢奸還想冒充八路軍進村,但是沒有通行證,被我們這些兒童團的成員帶到村辦,都給他們關了起來,後來朱老總親切地叫我“小八路”!“革命理想高於天”我深深地感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源泉!“歷史不容我們忘記!”團隊成員張錚說道。

拜謁革命聖地,尋訪革命前輩,聆聽革命故事,傳承中國夢想。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組織此次社會實踐,對加強同學們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繼承和發揚優良革命傳統具有重要意義。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張平在活動結束後講到:“緬懷先烈,致敬歷史,奮發圖強,築夢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希望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同學們能明確自己的目標,肩負起責任與使命,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