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周年尋訪活動暑期實踐報告

“他們不怕犧牲,只怕被遺忘。”燥熱的夏天,顛簸的車,泥濘的山路,人文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大悟縣宣化店鎮辛苦尋覓抗戰老兵。沒有具體的老兵信息,沒有詳細的地址,沒有足夠的尋訪時間。匆匆的步伐只是為了他們,為老兵擦亮勳章,點亮革命精神,實踐隊在路上。

【第一篇】

8月2日,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尋訪團一行12人再次啟程,前往瓊山區雲龍鎮玉仙村。尋訪團本次主要是針對當年抗戰老兵以及烈士家屬,做相關訪談,實地調研。

玉仙村,地處雲龍、龍塘、靈山三鎮交界處,南渡江畔,距潭口碼頭七八百米,275戶人家,人口近千人,是人多地少的村莊。尋訪團到達玉仙村村口後,由事先聯繫好的周隊長(玉仙村第一組隊長)帶領一行人走進玉仙村。由周隊長帶領一行人對抗戰老兵以及烈士家屬進行訪談,據周隊長介紹,玉仙村有10人被政府追認為烈士。尋訪團第一位採訪的對象是冼因明老先生,冼老先生是當年玉仙村地區的兒童團主要成員之一,據描述,當年白天由兒童團放哨,晚上由青年放哨。就在大榕樹下,冼老先生為前來的尋訪團講述了當年潭口革命鬥爭史,極為生動的描述當年潭口渡口打響第一槍的場景。緊接著,冼老先生用親眼目睹的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酷之行,讓在場尋訪團為之而氣憤不已!訪談結束之際,尋訪團為冼老先生送上本次活動紀念品。隨後,尋訪團進行相應的分組,深入玉仙村,尋訪抗戰老兵以及烈士家屬。

在訪談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冼老先生用自己的親身感受,給我們當代大學生給予了深切的教誨與期望。冼老先生說道:“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當代青年學子應當爭做領頭羊,敢於擔當、嚴於律己、甘於奉獻,讓崇高的精神、美好的道德繼續發揚光大。

【第二篇】

隨著海口市內紅色革命紀念地尋訪活動的結束,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又於7月23日,尋前往海南文昌“張雲逸紀念館”和“陳策將軍祖居”進行調研。

走進“張雲逸紀念館”,花團錦簇,綠樹掩映,環境優美。紀念館正門,鐫刻著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張雲逸紀念館”六個金色大字。在裡面,矗立著著張雲逸將軍5米高的銅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張雲逸將軍的戎馬英姿。在後面,穿過扭曲婉轉的人工橋,便來到了張雲逸將軍的生平陳列館。陳列館共兩樓,裡面記敘了張雲逸將軍從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經歷,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崢嶸歲月,他帶領國民衝鋒陷陣,為祖國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成為了領導中國人民建造自己家園的核心。張雲逸將軍一生戎馬,赫赫功勳,讓後人銘記,值得我們新一代學習,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張雲逸紀念園”,尋訪團一行繼續乘坐大巴趕往了位於文昌市會文鎮的“陳策將軍祖居”。陳策將軍同樣戎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革命先驅,張雲逸將軍被人們稱為獨腿將軍。革命年代,一位獨腿將軍,領導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是多么的光榮啊!

參觀學習完張雲逸和陳策將軍的紀念園,它完整的再現了烈士當年的風采及他們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位當代的青年學生去學習,以此來勉勵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並且通過本次活動,有利於我們青年大學生更好的追尋革命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提高當代學子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強我中華而奮鬥!

【第三篇】

緊隨調研計畫,跟隨尋訪腳步,7月21日,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一行13人前往位於海口市龍華區解放西路竹林里131號的“中共瓊崖一大舊址”參觀學習,繼續追尋革命的歷史足跡。

位於古韻猶存而又充滿現代活力的騎樓老街中心,中共瓊崖一大舊址邱家宅院安靜的坐落在那裡,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在自豪的欣賞著他子子孫孫的生活。進入邱家宅院,雕梁畫柱,四合院設計,典型的瓊北傳統民居。中共瓊崖一大正是在這裡召開。在這裡,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瓊崖地方委員會,揭開了瓊崖人民革命鬥爭嶄新的一頁,確立了海南這一片區革命的核心,海南革命從此有了精神的指導。正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孕育了紅色革命不屈的精神,為“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奇蹟建立了不可動搖的根基。中共瓊崖一大舊址於XX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南省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尋訪團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一一參觀了中共瓊崖一大舊址內的史料展,聆聽了海南瓊崖地區的革命抗戰歷史。隨後,尋訪團還在中共瓊崖一大舊址內的投影室觀看“瓊崖曙光”,在場學生對海南瓊崖革命抗戰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走近瓊崖革命,體會革命的星火燎原,大家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參觀紅色紀念區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在這裡,可以增強黨性修養,激發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可以感同身受革命的困難與艱辛,更加明白和平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