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017

【範文一】

從七月二十號來延安到現在,已經4天了,總體來說,一切還算順利。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前期的充分準備以及先遣隊員的無私付出。

第一天我們一大早起來趕火車,一路奔波到延安。一路上窗外的風景由青綠的平原變成黃土高原,在鑽過無數的山洞之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雖然身體上的疲乏難以抑制,但是由於心裡充滿期待與新鮮感,一切困難也就不算什麼了。晚上大概逛了一下延安市區,這個城市和我想像中完全一樣,是一個典型的黃土高原上的城市,到處都是塵土飛揚,然而這種情景卻更讓人感受到延安的樸實無華。

第二天,我們一路向北,來到了子長縣,越來越遠離城市的喧囂與高調,心情也越來越亢奮。下午我們去了白家園村,很明顯,在車上的時候就能感覺到路兩旁的窯洞越來越多。村裡的村民們看到我們都略顯驚奇,當得知我們的來意後他們都非常積極熱情的予以配合。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很驚訝絕大多數的村民都對窯洞抱著不喜歡的態度。之前在我看來,窯洞是他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是他們特有的陝北文化的代表。並且,窯洞冬暖夏涼,成本低廉,建造起來也不費事,這些理由理應讓他們熱愛窯洞。但是,在調查中,很多村民卻表示更加想住平房。因為平房更加安全,更加乾淨。很多時候我們看一種事物,都抱著一種看熱鬧的態度,就像對於窯洞,在我們的眼裡,這是一種特色,是一種文化,是陝北勞動人民的象徵,我們感到很新鮮很有意思。如果讓我們住幾天,我們會覺得背靠大山,如此恬靜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但是對於村民們來說,窯洞是他們一輩子生存的地方。他們渴望的是乾淨安全的生存空間,並不是潮濕且隨時有可能坍塌的危險住所。所以在他們眼中,平房是更理想的住所。

在調查的許多家庭中,有一戶家庭令我最印象深刻。這家的夫婦倆也是表示想去住平房,但是由於經濟原因,他們只能住在已經住了三十多年的窯洞中。雖然現實很骨感,不能滿足他們的心愿,但是夫婦倆人看起來格外樂觀。他們開朗的說,至少窯洞冬暖夏涼啊。倆人的生活看起來很溫馨,大叔一邊回答我們的問題一邊洗衣服,大娘則熱情的洗了好多自家種的杏給我們吃,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陝北人民的淳樸善良以及樂觀開朗。我們的生活中,困難自然是多的多,我經常在一些細小的問題上糾結好久,相對於大叔大娘們的心態,我真是自愧不如。

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又去了子長縣的玉家灣,然後返回延安。

在延安,我們走訪了延安大學、楊家嶺、王家坪,看到革命先烈們曾經生活工作過的窯洞,心中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在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們不顧生活的艱辛,始終堅持為革命奉獻,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

社會實踐的時間是有限的短暫的,但帶給我們的感觸卻會影響我們很久。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實踐是大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條件艱苦,但是我們所收穫的東西卻讓我們覺得不虛此行。如果今後有機會,我一定毫不猶豫的還會選擇來進行社會實踐。

【範文二】

來到延安進行窯洞的調查,感觸頗多,留下了許多印象,去了白家園村,玉家灣,大部分的窯洞主要是政府在新農村建設時,進行改進和發展以後的窯洞,在窯洞的正面都貼上了瓷磚,外部有些份上了黃色的油漆,在外觀上煥然一新。現在的窯洞接電很方便,裡面有很多的現代化設備,電腦,電視,電磁爐等,有些比較富裕的人家還將窯洞的地面貼上了瓷磚,乾淨整潔!這給住窯洞的人們生活上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走訪了很多的地方,普遍見到的都是磚窯,土窯很少看見,極其少的部分都是已經倒塌,廢棄了,沒有人居住的。在窯洞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年輕的人都出去打工,或者是有條件的人已經將窯洞改為平房了。年長的人從出生以來一直住著窯洞,習慣居住,而且更喜歡居住,窯洞冬暖夏涼,讓他們在窯洞生活得幸福,開心。而有些年輕人因為經濟原因不能搬出窯洞。他們更偏愛於住平房。無論是喜歡在窯洞生活的人們還是不願意在窯洞生活的人們,他們總是那么熱情的對待生活,積極向上!陝北人民的淳樸都孕育在了窯洞裡面。

離開了鄉村,來到了革命舊址楊家嶺,王家坪,這裡的窯洞是為了給大家參觀的,已經經過改善和重修了,但仍然孕育了革命先烈們對祖國的熱愛。在延安市內,也見了不少的窯洞賓館,,能讓外地人感受陝北文化,也是一種獨特的窯洞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這次的實踐深入到了農民的生活里,更貼切的了解到了窯洞和窯洞裡的生活!中國的文化的確博大精深,傳承精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