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實踐報告:重走抗戰路,尋訪老紅軍

【尋訪老紅軍實踐心得一】

紅色尋訪緬懷先烈致敬英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7月16日-20日,我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傳承紅色基因 助力蘇區振興”服務團赴福建龍巖、古田、贛州瑞金葉坪等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紅色尋訪活動。

“重走紅軍路,紀念抗戰70周年”

踏著紅軍們走過的足跡,從中央革命根據地龍巖,到為後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基礎的中共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會議召開的遺址古田,再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所在地瑞金葉坪,同學們在重走紅軍路中,體味紅軍之艱辛,感受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尋訪老紅軍,回望紅色革命歲月”

今年1月,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上將帶著習總書記的問候曾到瑞金葉坪看望當年紅軍失散人員張茂釗。服務團一到瑞金葉坪就去探望老紅軍張茂釗爺爺,卻得知爺爺因病住院了,隨即,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來到醫院看望老人。爺爺對服務團孩子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並希望同學們能銘記歷史,好好學習,學有所成後回到贛南,助力蘇區振興,為黨和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收集紅色故事,彙編《紅色記憶》”

在葉坪鄉,曾經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舊址,實踐團的同學們來到紅軍們曾經停留過的地方,踏上紅軍當年走過的坎坷道路,從當地村民以及敬老院的老人們的口中聽到了“朱德的扁擔”、“紅軍出征妻子苦等丈夫七十二年”、“烈士信念樹”等紅色故事。接下來,實踐服務團的同學們將把 “三下鄉”過程中尋訪收集到的紅色故事彙編成冊。

“舉辦文藝演出,傳承紅色文化”

7月19日,實踐服務團的同學們在葉坪鄉政府內為村民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演出,本次文藝演出以“傳承紅色基因,助力蘇區振興”為主題,以紅色歌曲、舞蹈、抗日小品等為主要形式。演出最後,服務團的同學們攜手村裡的留守兒童,和葉坪鄉副鄉長一同唱了一首《歌唱祖國》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創作紅色作品,傳播青春正能量”

在暑期三下鄉過程中,實踐服務團的同學們緊緊圍繞“傳承紅色文化·助力蘇區振興”主題開展了系列紅色尋訪活動,利用手中的dv、相機及錄音筆等記錄了實踐服務團下鄉服務的全過程,將結合自己的下鄉心得體會創作系列文化作品。

據悉,同學們創作的文化作品將通過網路進行推廣宣傳,讓更多的青少年能通過網路了解紅色文化,體會蘇區革命精神,從而在網路上傳播青春正能量。

【尋訪老紅軍實踐心得二】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XX年7月21日,丹陽師範學院發起以“翻閱紅色記憶,尋訪老紅軍”為主題的“紅色之旅”暑期紅色文化考察研究活動。活動開展前,在學院實踐指導老師的曹學軍、俞祥老師細心指導下,和同學之間的合理分工配合,從而順利完成活動,並收穫感悟!

該活動涉及丹陽、揚州、揚中、句容、無錫、鎮江六地。學院學生潘雨傑通過事前宣傳領導,各地的同學們自發組織六支小隊,先由本地成員提前聯繫當地戰爭紀念館,了解當地紅色文化,熟練掌握紀念館講解流程。

7月21日起,由潘港回同學帶隊依次來到六地,各地誌願者為團隊內其他成員和旅客講解紀念館知識。隨後拜訪慰問當地老紅軍,詢問老紅軍生活近況,聆聽他們那個時代的崢嶸歲月,並送上學生們精心準備的書畫作品。

7月26號活動最後一天,全體“紅色之旅”小隊成員匯聚鎮江,進行六地紅色文化大匯總,團隊成員交流講解經歷和心得,藉此宣傳六地紅色文化。

7/21第一站:丹陽上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通過前期的學習準備,熱情的工作人員們引導著成員們進館介紹。接下來,講解正式開始了,朱一帆同學做了充分的準備,拿著準備的筆記結合詳細的館內介紹給大家細緻講解著,讓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連連稱讚,同學們各個聚精會神的聆聽著,四名講解員分工合作。接了第二棒的束程鵬也不甘示弱,查詢了許多課外資料,經過他的講解,同學們都沉浸在豐富生動的故事中了。下面的紀念館二樓由兩位女生講解,陳雪媛,蔡一筱同學的聲音雖沒有男生響亮,但講述娓娓道來,細細的為同學們介紹那歷史中的優秀革命烈士,共產黨戰士優秀的品質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下午,丹陽小分隊拜訪慰問昔日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戰士——邁村鄒生更老爺爺,聽她講述自己的戰爭故事。並送上自己的書法作品,以表敬意。

7/22

第二站:揚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揚州站的姜浩宇同學給大伙兒詳細地講解,同學們認真地聽著,三名講解員分工合作,接了第二棒的唐澤輝同學結合課外資料為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動人的革命故事。最後的周嘉安同學為同學們介紹優秀革命烈士。

講解結束,館內工作人員做了及時的補充,肯定了同學們的工作,並指出不足給予指導,並表達了對同學們深深地期望。相信這樣精彩的點評會讓同學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講解同學們都對揚州紅色革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學們觀紅色基地,憶崢嶸歲月,揚革命精神。

7/23

第三站:揚中渡江文化園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揚中紅色歷史,重溫烽火歲月,我院“紅色之旅”揚中小分隊成員陳思源、王偉、朱玲、蔣玉清來到了揚中市渡江文化園,為大家介紹“我送親人過大江”主題展館內的陳設和資料。

展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分隊成員們繪聲繪色、激情澎湃,生動形象地闡述了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保家衛國、英勇奮戰的事跡。使同學們明白當今安穩的生活是革命先輩的鮮血換來的。

7/24

第四站:句容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句容小分隊的成員們曾兩次遠赴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聆聽、觀察當地講解員講解。歸納整理講解資料,並多次實地練習。XX年7月24日,句容小分隊潘港回、楊藝、巫璇、高旭東在精心的準備下,為遠道而來的旅客和其他小隊的隊員們講解了“廉政館”和“將帥館”兩個主要紀念館。讓茅山底下這個新四軍的博物館,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紅色文化感受。

此次“紅色之旅”活動,使句容小分隊做了一回紅色導遊,成員們表示受益匪淺。既鍛鍊了自己的講解能力,同時也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銘記。

7/25

第五站:宜興張渚紅色紀念館

活動的前幾天,無錫小分隊成員左梓傑前往紀念館,認真聽取紀念館講解員介紹紀念館陳設資料,學習講解技巧。活動當天,為“紅色之旅”其他地區成員講解當地紅色知識。隨後,學生們前往瀛園,慰問新四軍野戰部隊的倖存者,聽老人講述當年的崢嶸歲月。

“紅色之旅——無錫站”活動的圓滿舉辦,旨在讓同學們走出校園、接觸社會、豐富閱歷,引導學生樹立高度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及丹師學子勇擔使命心繫國家的愛國情懷。

7/26

第六站:鎮江焦山公園炮台

鎮江小分隊同學們帶領著其他城市的同學講述著在焦山的古炮台無論是在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國侵略者,還是在抗日時期抵抗日軍時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學們也都懷著崇敬的心摸了摸那台古炮,感悟當年艱辛,和時代的印記。在活動中學院老師也參與了這個活動,和同學們一起感悟歷史。並與其他各地小組成員交流六地紅色文化,分享講解心得。

【尋訪老紅軍實踐心得三】

這裡是上虞豐惠,一座千年古鎮。

老街深巷古民宅,雕花飛檐馬頭牆。八街四十弄,迴環曲折,俯仰皆是景。除了悠久的歷史,這裡也是一個革命老區——浙東地區第一個解放的城鎮,浙東黨政軍機關曾在這裡駐紮。無數先烈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生活和戰鬥過。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王一飛、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愈之、當代茶聖吳覺農、著名哲學家范壽康都出生在這塊土地上。

沿著街河前行,九獅橋橫斜在這座城鎮的心臟,石上的青苔見證著千年榮辱。眼前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像這座城鎮的見證者。

老人叫俞文治,是上虞新四軍研究會理事。這些年來,他一直研究著那段歷史。幾十年前發生的事,他依然記得明白,被當地的人們稱作“活字典”。老人家雖然已是84歲的高齡,但思路依然非常清晰,這位曾經的報社編輯笑著說,很少有人能像他這樣,在這個年紀了,還把新聞五要素都說得下來。

老人年少時,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親眼看到過日軍是怎樣殘害著普通的老百姓。有小孩因為看了一眼日軍院子裡曬的衣服被活埋,有即將結婚的女人置辦新衣時被轟炸而身首分離,有幾日未進食的年輕人只不過想出城挖野菜而被槍斃。他也目睹了人民英雄般堅強不屈的反抗。“陳樹谷當年在戰役中被日本人活埋,有人聽到在那時候他依然喊著口號。幾個月後,他的屍體被挖了出來,那時候他嘴裡流出血來,大家都說是因為遇見親人了。”

正是因為親歷過腥風血雨,鐵馬冰河,所以記得真切,難以忘記。

談到現在,老人家總是感慨,現在的孩子,對於那段歷史,早已經陌生了。有人曾經問他,“老爺爺,這裡也曾經被日本人侵占過嗎?”老人唏噓,卻也無力,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下那段歷史。

隨後,我們又走訪了當地的葛招娣老人。她是當時革命時期的地下交通員。一進門,葛招娣老人便招呼我們坐下。她總記不得我們到底是來做什麼,因此問了一遍又一遍,又一遍一遍地招呼我們坐下。因為年紀大了,便也不記得事兒了。我們想讓他回憶當年的事,她說著,言語裡滿是自豪。

當年的她就和現在的我們一般大,但那時她已經冒著生命的危險,為組織傳遞著情報。她說著自己從什麼時候當起了交通員,說著自己當年的同伴,說著當年的領導當年的任務,當年的生活。她一直說著同樣的話。關於那時候的片段式的記憶。朝顏已改,鬢邊霜寒。身體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烘成了枯草色,記憶早已衰敗。可有些東西不是存留在腦海中,而是烙刻在心底。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或許,不是因為忘記,而是銘記。

當我們離開時,老人站在老屋前,就那樣站著。我想,在過去的無數個日子裡,她或許都曾這樣站在屋前,看著這片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土地。回憶著往昔。

在歷史的長河裡,那些勇敢的靈魂以鮮血染山河,用傲骨鑄城牆,換來一片天地無暇。很多事我們終究會忘記,但是有些事永遠不該被遺忘。在以後的幾天裡,我們會繼續聆聽古城的故事,用我們的畫面、筆墨,來追憶懷念那段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