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鎮優秀教師個人述職報告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經提出新時代的教師應當具備四種精神: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我非常認同。在剛剛過去的一學年裡,我學習著,實踐著,思考著,下面我就將本學年的個人學習和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一簡明匯報。

一、 樂於學習,爭做學習型教師。

古今中外,眾多的事實證明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唯有學習,才能改變自己,成就自我。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牆上有這樣一句訓誡:“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一年來,我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無論多忙,無論多累都要堅持學習。閱讀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早上,我打開辦公桌上電腦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瀏覽一連串的網站:“新浪網”,讓我第一時間把握國內外的風雲變化;“成長部落格”,讓我徜徉於一個個鮮活動人的教育故事中;“小語論壇”,讓我領略到小語屆的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鳳凰語文”,讓我感受到團體的智慧是多么的強大….每天中午,也許一本“語文教學通訊”,就成了我的午後精神大餐。晚上臨睡前,一本《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也許就是我的催眠曲。

一年來,大量的閱讀,拓展了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胸襟,更新了我的觀念,更堅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讓我深深領悟到:教育真是一片大天地,教育真的可以有所作為!

二、 勤於實踐,爭做實踐型教師。

課堂永遠是教師的主陣地,教學永遠是教師的看家本領。為了追求真實、生動、有效的課堂,我在備課環節上,動盡了腦子用足了勁。準確的把握教材是備好課的先決條件,我除了深入研讀教材外,還仔細研讀教學參考資料和新課標,並上網搜尋優秀教學設計博採眾長,緊緊圍繞“教什麼”“怎樣教”這兩個本原性的問題設計教學預案。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與我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對話,引導學生靜心讀書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從字裡行間去體悟語言文字的博大和精妙。課後,我還設計開放創新的靈活習題來反饋、鞏固和拓展課堂教學效果。

一個語文教師的真正功夫。不僅僅在課堂,還在於課外。所謂“課內得法,課外收益。”“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講的都是只有大量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把教科書當世界,而把世界當教科書。”是我一直堅守的語文教學信念。“生活的外延有多廣,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廣。”我緊緊抓住語文教學中的三個基本“一”,即: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本學年,我在班級內開展了寫字比賽、課本劇大賽、小小新聞發布台、小小即興演講會、讀後感大賽、書籤製作比賽、讀書小報大賽等數十個實踐和比賽項目,大大增強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正如一副被改過的對聯一樣“書山有路思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學生們在語文的路上走得正實在走得正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