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成立申請書範文

敬愛的學校領導:

茲有申請人張金輝鄭重提出申請:成立海高“潮音文化社”(以下簡稱“潮音社”)。

命名

“潮音”之命名,源於“猛進如潮”的校訓,“潮音”即有“反映新時代潮流的海高學子聲音”之義。此名既傳承孫中山先生所題“猛進如潮”的時代進取精神,又契合海高獨有辦學理念,而且體現當今海高學子的精神風貌和個性表達。

綜述

潮音社社團章程、部門組織、活動開展,均有可參看附文,在此僅作概要論述,以名要義。

社團性質:由海高學生自發成立,自願參加,自我管理的非營利社會組織。

社團宗旨:自由、交流、友誼。自由即在遵守相關國家法規,學校章程之下,開展各項活動;交流即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社團之間,意見表達交流,相互促進;友誼即社團活動舉行,培養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寶貴友誼。

社團活動:搭建平台。主要有:組織各項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拓展學生視野,對於學生個人成長發展有所助益;通過教師訪談,師生對話,新生座談會等生動活潑的方式,表達學生聲音,反映意見建議,促進師生交流,有益學校教學管理;積極與友社展開合作,發揮特有的宣傳作用,豐富校園社團文化。

結社緣起

如今海高最大的現狀是:規模的擴大。一是新校區的建設,硬體設施得到了改善;二是師生數量即學生和教師的擴招。所有因素中,決定一切的就是人。規模的擴大,帶來的極大影響是由量及質的。學校原有的各項教學管理方式方法乃至辦學理念都應得到應有而適當的改進調整,甚至變革——這是一個比較長期而動態的過程:“學校的調整——學生的反饋——實際效果——學校再調整"。而檢驗這一過程的成效的歸結點就是學生,學校需要通過與學生交流,評價調整的實效。

然而我們發現,在學校的調整政策和學生反饋兩者之間,沒有出現一個比較完善的動態交流過程,在學生眼裡,學校的一些規定製定沒有考慮到學生自己,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不理解,不滿情緒,從學校出現的海報,貼吧論壇,我們都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從學生角度,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聲音,對於不完善之處提出建議意見。

另一方面,新的海高學子在生活娛樂、情感表達和思考方式都不同於以往,同學們更願意使用手機、網路交流而不是面對面,課餘生活都看日本動漫、美國大片,聽流行音樂而不是集體的社會活動。這些都反映了海高學生新的變化,隨之而來情況就是:哪怕學校明文規定不能帶手機,也無法阻止手機在教學區的使用。

上次,我們通過和吳校長的簡短交流,都意識到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必要性,校長也公布了她的電郵和同學做交流。但是,這畢竟是零星的個別的,我們意識到有非常必要創建一個學生團體,由此展開對話交流。

結社基礎

我們通過成立qq群,新老生見面會,k歌會,志願者活動等方式相互認識,並產生了寶貴的友誼。新生入學前,對於高中的學習生活都缺少了解,我們先後建立了海高校友群,XX屆新生群(2個),XX屆新生群(2個),為學弟學妹解疑排難,開學之後,又進行新老生見面會,幫助新生適應高中學習,促進友誼等等都有很多助益。從我們切身的經歷上,都感到需要成立社團,更好的服務海高學生,幫助同學們學習和生活的力所能及的問題。我已經從海高畢業一年多,曾今盡過一些綿薄之力,令人感到高興的是,這樣的非常有意義的方式一屆一屆的傳揚下去,到XX屆已有4年。因此,當得知同學們的成立社團的構想時,非常高興和支持,我也相信學校領導和老師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