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整改措施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就社區建設方面的問題,制定如下整改落實措施。

一、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

(一)加強社區自治組織建設,支持社區自治組織發展社區服務。

最佳化社區自治組織結構。完善公開招聘、民主選舉、擇優錄用、培訓上崗的用人機制,建立聘用管理制度,推進社區工作者的知識化、年輕化、職業化。發揮部門、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建立社區工作者培訓制度,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業務培訓,全面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素質。

落實社區自治組織待遇保障。根據贛財社[20xx]88號檔案精神,在年內適當增加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資補貼。

指導社區居委會完善和落實居民會議等民主議事制度,定期聽取居民對社區公共服務的意見,並積極向政府反映,促進社區公共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鼓勵並支持社區居委會組織動員駐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開展鄰里互助等民眾性自我服務活動,為居家的孤老、體弱多病和身邊無子女老人提供各種應急服務,為優撫對象、殘疾人及特困群體緩解生活困難提供服務,確保社區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鼓勵並指導社區居委會和村委會組織居民參與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法律、安全等進社區活動。

(二)推進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積極組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以青年志願者為主體,以居民鄰里志願互助為基礎,進一步發展壯大社區志願者隊伍。建立和推行志願者註冊登記制度,積極動員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青少年學生以及身體健康的離退休人員等加入志願服務隊伍,支持和鼓勵工、青、婦、殘、老等群團組織的志願者進入社區開展活動。指導志願組織和志願人員開展社會救助、優撫、助殘、老年服務、再就業服務、維護社區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市、街道(鎮)、社區三級志願者工作網路,建立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完善社區志願服務登記和儲備制度,使志願者本人需要幫助時,能夠及時得到志願者組織和其他志願者的服務。積極推廣 “互助服務”、“服務轉換”等志願服務的有效形式,豐富服務內容,逐步推進志願者服務活動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

(三)發展社區服務類民間組織,推動社區服務社會化。堅持培育與監督並重,指導、資助社區培育發展服務類民間組織。支持和鼓勵社區居民成立形式多樣的慈善組織、殘疾人組織、民眾性文體組織、科普組織、義務消防隊伍和為老年人、殘疾人、困難民眾提供生活服務的組織,使社區居民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實現自我服務、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降低公益性、服務性社區民間組織準入條件,依法簡化其申報、登記程式。鼓勵民間組織承辦政府推行的社區服務項目管理,推動政府部門剝離的行政職能中介化、社會化。積極探索中介組織納入社區管理的辦法,鼓勵中介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各項便民利民服務,滿足社會成員多層次的需求,使社區服務逐步走上社會化之路。

二、整合社區資源,鼓勵和支持社區單位、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業務

(一)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服務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按照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原則,採取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帶頭無償支持、企業和社會團體自願幫扶、社區組織和單位聯辦等途徑,積極引導社區內或周邊單位內部食堂、浴池、文體科教設施和醫務室等衛生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充分利用社區內的學校、培訓機構、幼稚園、文物古蹟等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有關單位開展社區服務,既可以單獨經營,也可以與社區組織聯營共建。單位利用內部設施開展社區服務,社區居委會應在廣泛徵求社區居民意見的基礎上,與單位就服務的內容、方式、時間及雙方的權利義務等簽訂協定,並協商制定管理制度。單位利用內部設施開展社區服務相應增加的清掃保潔、垃圾處理和清運等衛生及其他管理費用可以減免。

(二)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業務。鼓勵相關企業通過連鎖經營提供購物、餐飲、家政服務、洗衣、維修、再生資源回收、中介等社區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物流配送平台幫助社區內中小企業,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推動社區商業體系建設。對開辦商業性社區服務項目的,依法簡化審批手續。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辦或合夥興辦社區服務組織,或通過小時工、非全日制工和階段性就業等靈活方式參與社區服務。充分發揮行政機制、互助機制、志願機制、市場機制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積極引導社區營利性商業服務向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積極推進適宜產業化經營的社區服務實體的股份制改造。鼓勵大型服務企業兼併、控股國有或集體所有的社區服務單位,支持個體私營經濟參股或興辦社區服務企業。

三、切實抓好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社區服務平台

在城市,進一步完善政府投入、社區轄區單位支持、社會各界資助、社區居民自願參與的多元投資體制,通過爭取國家資金扶助、社會捐助等途徑,加快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xx”期間,全面落實社區辦公服務設施用房。

1、社區辦公、服務設施用房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建設部門在出具新建小區和舊城區改造規劃時,應當在徵求民政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按照面積不少於120平方米的標準,要求建設單位按規劃要求配套建設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民政部門應及時向城市規劃、房管和建設主管部門通報社區的設定和調整情況,提出合理解決其辦公用房和服務設施用房的意見。

2、在老住宅區,可以在駐社區單位的閒置房、清理的違紀建房、無人繼承的遺留房等空閒房中調劑解決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社區居委會在不違反城市建設規劃和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利用空隙地自建的辦公服務用房,及原經批准自建的臨時性建築,作為居委會辦公、居民活動服務場所使用,並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經土地規劃部門審批,可以作為永久性建築,社區居委會可申請權屬登記,有關費用減免。

3、新建住宅區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下的,開發建設單位應當提供120平方米的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新建住宅區超過2萬平方米的,每遞增1萬平方米,相應增加50平方米社區配套用房。社區規劃用房與住宅區開發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不得變更用途。

4、目前社區組織辦公、服務用房屬租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單位公房的,原租借單位應繼續優惠、優先租借。企業如果改制,應將租借給社區組織的房產產權無償劃轉給社區組織。

5、無償提供給社區居委會使用的辦公用房和社區服務設施用房接管為公產後,居委會可辦理免租使用手續。對免租使用的公房,社區居委會不得以轉租、轉讓、抵押、調換等方式隨意改變其用途,並承擔對房屋安全使用及修繕的一切責任。

在農村,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採取政府加大投入、涉農部門資金傾斜、掛鈎單位幫扶、城鄉結對扶助、村級集體資金統籌安排、民眾自願籌資籌勞等多種途經,為村落社區建設積累和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加快村落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為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生活條件和生產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