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社區低保家庭走訪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範文】在走訪低保家庭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有著不一樣的感悟

12月4日下午,為進一步了解大連市低保家庭生活狀態,視窗實踐團隊赴沙河口區馬欄街道廣場社區走訪低保家庭。這次走訪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1.廣場社區概況

廣場社區位於大連市西郊紅旗鎮附近,隸屬於沙河口區馬欄街道。轄區面積0.95平方公里,人口7471人。由於位於繁忙地段,該社區人流量、車流量巨大。目前,該社區共有2311戶,有低保家庭120戶,占總戶數的5%。其中大部分為因病致困或殘疾致困。

馬欄廣場社區建築大多比較破舊,人員紛雜,社區環境與大連市內的高標準環境相去甚遠。廣場附近是3、109、534等多路公車站所在地,因而交通繁忙,在大連市內應屬於中低標準的居民區。從周邊環境及建築可以看出,廣場社區內居民應以中低收入家庭為主。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嚴格按照大連地區低保工作政策執行,落實到戶。社區經常派人到低保家庭走訪慰問,當地政府也對低保戶特別關照。社區也經常組織相關活動,為低保人員的收入增添色彩。由於時間倉促,社區來不及我們提供更多的資料。但從我們掌握的資料看來,廣場社區在低保家庭中開展的工作還是切實有效的。

當問及是否有達到低保標準人員仍未領到低保金時,工作人員解釋到,社區在低保金髮放上一向是徹底落實的。但是有的家庭雖然達到低保標準,家庭成員卻執意不肯申請辦理低保。對於這樣的家庭,社區是尊重本人意見的。

2.入戶調查

1)張淑華--心自堅強,平靜生活

第一戶人家戶主叫張淑華,據了解,她因為車禍造成下肢行不便,喪失工作能力,xx年辦理低保。據她介紹,車禍後她仍能堅持工作,自己掙錢供女兒上學,因而沒有向社區申請補助。但05、xx年時,她的病情開始惡化,同時女兒鹿露考入瀋陽工程學院,經濟負擔劇增。於是到社區辦理了低保手續。

張阿姨信仰佛教,因而她的一言一語都帶有一種看透世俗的平淡。她提到,近些年病情已經有所好轉,女兒非常懂事,在外地上學也能體諒家裡,假期打工掙錢,為家裡減輕負擔。從言談中可以看出,張阿姨平時是個非常要強的人,她說,“我是信佛的,所有欠的債,來世都是要還的,即使國家的錢也一樣。我女兒大學畢業後我會趕緊解除低保”。儘管她的生活很拮据,家中卻收拾得窗明几淨、井井有條。顯然,這是阿姨閒來無事收拾的。

阿姨介紹,最近沙河口區政府組織了“結對子”活動,為她家提供了糧、油等生活用品,看得出,她對社會是非常感激的。我們問她憧憬什麼樣的生活,她笑了笑,“將來如果我病好了,腿腳靈便了,我就找塊地,種點花,種點草,自立更生,過一種平靜的生活”,一幅悠然神往的樣子。平靜生活,這就是這位堅強樂觀的阿姨心中的願望。

2)李吉國夫婦--相濡以沫,開心就好

跟隨工作人員我們敲開了第二戶人家的門。男主人叫李吉國,個頭不高,給我們一種很樸實的感覺。他非常熱情,把我們迎進家門。他的妻子躺在床上,看我們進來,也連忙起身迎客,看得出,這家人非常熱情好客。然而,他們的生活卻真的很苦。李吉國xx年下崗失業,他的妻子由於高血壓引起腎功能衰竭並發貧血,只能靠透析和生血針維持生命。家裡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在社區的幫助下,去年才辦理了低保,每個月有620元的低保補貼。夫妻兩人相濡以沫,一起守著這個家。

李叔叔比較忙,於是我們就問題和他妻子談了談。她說,她現在為了治病已經花去了很多錢,雖然在社區的幫助下辦理了特困保險,可報銷65%的住院費用,但治病的其他費用卻遠遠超出他們這個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他們每個月要交430元的醫療保險,而每個月的低保補貼也只有620元,再加上治病所需要的錢,還有房租、水電煤氣費,生活狀況可想而知。提到這些,這位阿姨苦笑著說,“這樣,我們就只能拉饑荒(借債)了。”

腎功能衰竭俗稱尿毒症,稍微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得了這種病,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換腎手術,否則就只能以血液透析維持生命。而血液透析的費用往往十分高昂,對於經濟拮据的病人無疑是雪上加霜。高昂的治療費用加上沒有經濟來源,很難想像他們是怎么生活的。

然而,當我們提到她對當前生活的看法時,這位阿姨卻感到十分幸福。她說,她最大的願望,不求富有,只求快樂。阿姨說,她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丈夫孩子,丈夫對她不離不棄,孩子也非常懂事。說這些的時候,她臉上始終洋溢著一種難以言表的幸福。“經歷了這么多事情,我真的覺得自己改變了很多。我還有丈夫孩子,還有希望。只要他們好,我就是快樂的。”

“誰能幫人一輩子呢?自己能解決的還要自己解決,有困難就要克服。”她希望自己能幹點兒活,能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

社會上有很多與這位阿姨相似的弱勢群體,然而我們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種滿足,一種快樂。相濡以沫,開心就好。

3.總結--為夢寫句號

馬欄廣場社區是我們走訪的最後一家社區。我們走訪過了海州、凌水社區,發現這些經濟困難家庭,雖然生活非常艱苦,可是艱苦的日子也帶給了他們常人難以體會到的堅強與樂觀。離開馬欄河,那位我們採訪過的夫妻倆的熱情和樂觀還有他們相濡以沫的情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他們貧苦,但他們不悲觀。

走訪了這么多社區,低保戶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據調查,絕大多數低保家庭都是因疾病或殘疾致困。醫療方面的開支是他們經濟上最難以承受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他們都想做一些工作,想自立更生,像張淑華阿姨的“種點花種點草”,社會能不能為他們準備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呢?

同時,我們也希望現行制度能更加靈活一些,畢竟,各個家庭的貧困程度不一樣。有的家庭,僅僅幾百元的保障金對他們拮据的生活無異於杯水車薪。或許我們也該呼籲全社會,關注他們,給他們以精神上的慰藉。因為,人間有愛。

收藏本站網址,以便下次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