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十八屆三中全會反腐體制創新

專家談十八屆三中全會反腐體制創新

懲治腐敗

★公報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不少媒體分析認為,反腐敗將會是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其重要性不亞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其他方面;“中國式反腐”將為經濟改革、政治和社會轉型“清道”。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了“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的目標。專家認為,在下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或會對公報中未出現的官員財產申報等比較受關注的問題有所涉及。

【三問反腐】

1問

如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權力運行禁帶個人色彩

“此次公報強調了反腐要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來推動,強調了人民的監督。具體來說,是要關進3個籠子,一是要關進民主的籠子,二是要關進法治的籠子,三是要關進監督的籠子,沒有監督,是關不住權力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說,“公報著重提出反腐敗要重在制度建設,用制度保障來讓權力陽光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周淑真表示,原來不是沒有制度,關鍵是有些制度沒有執行,所以此次公報也提出要構建決策科學的權力運行體系,這和制度建設是環環相扣相互銜接的。

“不同的崗位做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權力,這些權力怎么去行使,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應該有規定。”周淑真表示,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長期性和全局性,權力的產生、授予及運行,都套用制度來規範,而不是帶有主觀的個人色彩。

2問

權力應該如何制約、協調?

應明確職權責任義務

“所謂科學有效,是指權力的配置、上下級關係、同級關係等相互之間應該分權,應該相互制約,但相互之間又應該有協調,不是無邊界的行使權力。”周淑真認為,公報關於反腐最關鍵的是明確提出了“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的目標,這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現在出現腐敗不斷就是因為權力不受制約,而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實際上都是在講權力的制約和協調機制。周淑真表示,目前對於權力的授予、運行和制衡都不明顯,一些地區的一把手基本上號令一切,相當於是土皇帝。“比如重慶的xx,比如南京的xx,行事已經完全不合乎人情事理,就是因為其權力完全不受制約。”

“每個工作崗位都應有相應的職權、責任和義務,並在整個法律制度體系內,不應變成私有的個人的權力。”周淑真說。

3問

反腐體制機制會如何創新?

或在三領域進行創新

“下一步的反腐敗機制體制創新,應該會在加大依法治理腐敗的力度、推動巡視制和派駐制的體制改革、推動權力科學運行等三個領域來進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說,此次公報提出了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下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或會對紀檢反腐方面的官員財產公開等方面有所涉及。而明年1月將召開的中紀委全會上,應該會有進一步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