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些心得體會

打牢民主政治制度基礎

一年來,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

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中央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

繼今年9月12日“國務院公報”微信上線後,10月11日,中國政府網微信也登台亮相。4天后,國務院發布了一份關於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網站在信息公開中的平台作用,著力建設基於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

對此,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名照表示:“政府新聞發布工作要走法制化的道路。”他表示,國新辦正抓緊研究加強政府網站和政務微博建設的有關具體舉措,逐步打造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務微博群。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範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正是十八大針對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提出的具體要求。

“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不斷推進各項治國理政活動的制度化、法律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應松年說,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35年前,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時光荏苒,加快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加強對公權力有效的監督與制約,對私權的合法保護,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有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