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城鄉調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同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重新確立了城鄉關係,從制度上為農村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更多更好的機會,這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十五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讓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人民取得了勞動致富的機會,生活水平不斷進步,社會生產力極大發展,國家日益富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的成績舉世注視。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生產關係的某些方面已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遭到越來越多的阻礙,城鄉差異和矛盾特別突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調和發展。所幸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於它能夠適時地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能夠與時俱進地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始終保持對生產力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題目的決定,對全面深化進行了系統的整體部署,決意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其中,城鄉一體化改革將完全破除原本的城鄉二元結構,明確了新的城鄉關係,為解決城鄉矛盾和增進城鄉調和發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