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集訓師德培訓講座材料

強化師德意識樹立職業精神

——仙桃市郭河鎮中心學校

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為師者要“愛滿天下”,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德才兼備,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家長的信任,同事的認可和肯定。學生們才更樂意親近你,愛戴你,接受你的教育。象殷雪梅老師的孜孜不倦、愛生如子;象鄭琦老師為農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感人教育,他們都是具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他們對學生的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以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為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強化師德意識必須是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那么什麼是師德呢?所謂師德,狹義的說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教師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質、工作態度、教學水平。

今年暑期,市教育局根據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要求在全市中國小教師中開展教師職業道德培訓,顯得十分及時、非常重要。這次培訓的主要任務和活動目標是:解決“八不”,實現“四好、三高、一滿意”。以樹立“勤政、敬業、愛生、廉潔”的教師形象,建設“法治、服務、責任、優質”的行業新風為主要任務,活動目標是重點解決“八不”問題(即思想不夠進步、不顧全大局、管理責任和工作任務落實不到位、師表形象不好、業務素質不強、教育教學質量不高、服務質量不好、紀律不嚴明),實現“四好、三高、一滿意”的目標(即政治思想好、師德修養好、業務素質好、組織紀律好、管理水平高、服務質量高、教育教學水平高、讓民眾滿意)。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素質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學習時參考。

一、振奮教師職業精神

首要原因:振奮教師職業精神的首要原因社會給予我們的約束。

中國的歷朝歷代政府和社會公眾也都對教師的師德風範予以苛求,似乎教師就該是聖賢,容不得有過有失,舉個小例子,比如說當今的民眾們、領導們就對教師在麻將室里打打小麻將,表現得忍無可忍。其實真正玩賭的人家恐怕在賓館裡開房玩也說不準。不過說回來了,老師在公眾場合玩賭這當然不對,是要嚴厲禁止的。但這裡至少說明一點:教師這一行當是置於最嚴厲的社會監視和社會苛求之下!一個人是不可能獨立於一定的社會士壤和民族傳統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們不得不接受,沒必要煩惱、埋怨,必須接受這種約束,這種約束,其實主要在於師德上的約束。

什麼是職業精神呢?職業精神是指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繫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一個人一旦從事特定的職業,就直接承擔著一定的職業責任,並同他所從事的職業利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對一定職業的整體利益的認識,促進其對於具體社會義務的自覺責任。這種自覺責任可以逐步形成職業道德,並進而升華為職業精神。

那么教師應該有怎樣的職業作風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民眾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進步的教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

按照孔子在《論語》里說的,“學而時習之”則是首要的任務。而如今,我們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實則就是順應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演變過程,教師作為新生代的引領者,有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如果死抱著一層不改的老知識,怎么能成為不斷給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時日不久便水枯桶幹了。時常聽到有老師在抱怨二期課改變得不好,誠然有知識結構體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摻雜著不願再學習的私心。一張文憑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新課程內容中,諸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等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保持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個反思性的實踐者。要知道“變是永恆的不變”,只有這樣才能時刻面對挑戰,留有適度的發展空間。

怎樣培養職業作風呢?我們首先要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單兵作戰”,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彼此之間的孤立與封閉現象,學會與他人合作,包括與同類學科教師的合作、與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要很好地堅持每周一的集體備課,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聚在一起研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