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黨員事跡材料

經過三年多在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進修學習,作為訪問學者的王勁柏老師於XX年底回到環境學院.在這段經歷之前,從1995年初至1999年底,王老師還在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系擔任過研究助理,並攻讀了博士學位,而更早一些,他在國內的工作則是以本科教學為主.進取之心是王老師不斷努力,勇於挑戰性的動力;境外和國外的經歷,讓他有較多的機會以更近的距離看到我國與已開發國家和地區之間尚存有差距,這堅定了他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自己,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作貢獻的信念.他堅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有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必將獲得巨大成功.

王老師在境外和國外的學習與工作經歷有成功,更有坎坷與挫折.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以敏銳的觸覺,發掘出建築設備工程學科在當時國際前沿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建築設備控制系統感測器信號可靠性的檢驗,開創性地提出並發展了基於質能守恆的感測器軟性故障診斷原理,並以其長於數理推理的能力,發展出了一系列偏差信號的線上修正方法.而當這些創新性成果已被多個國際學術期刊接受,但尚未正式出刊之前,他決定以訪問學者身份,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到我校著名校友陳剛教授納米工程實驗室,準備將那裡作為又一個新的起點.

在麻省理工學院,他以一項風險性很高的研究課題開始:高梯度場靜電相變製冷的探索,經過一年多高強度,多方面的試驗,得出的結論與事前的預期相差甚遠.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並沒有使他失去信心,他轉而著手有關納米流體導熱性能提升機制的課題研究,他和導師大膽提出了"電致導熱"機理的構想,這個機理得到了國際傳熱傳質領域眾多學者的讚許和青睞.遺憾的是,由於涉及面寬,不確定性因素多,對實驗研究的要求高,到目前為止,該項機理還沒有最終定論,與此同時,納米流體導熱提升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仍然是當前國際上的一項熱點.從出成果的角度看,王勁柏老師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歷是失敗,然而,從科學研究的本質與未來發展的需求角度,他本人並不認為這是"失敗",因為他更看重的是研究工作的過程和無形積累,他認同的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導師陳剛教授對他表現出的執著,勇氣和能力給予很高評價,同時也建議了一個選擇機會:原不願意到 intel從事計算機晶片熱控方面的研發工作,可以推薦.

王勁柏老師最終回來了,回到他出國之前工作的環境學院.沒有考慮留在美國的原因,他說有兩個.一個是,在作留在美國的建議時,陳剛教授提醒到:留在美國可以很安穩,但不要再有"野心".他覺得,沒有更高追求的生活,人生的意義就太失色了.另一個是,多年的境外國外時間裡,他看到也切身感受到,至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正在全方位地沿著一條正確道路快速發展,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能源和環境領域的發展必將有非常好前景,同時堅信,在"失敗"中積累的無形財富,在國內定會更有機會結出成功果實.經過慎重思考,顧及到學校與國外在相關條件上的差距,王勁柏老師決定重新回到他之前所熟悉,並曾作出過一定成績的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領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教學方面,擔任了"傳熱學","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施工","學科專業概論"等四門本科生課程,"建築能源與控制"和"建築物熱過程"兩門研究生課程的講授,本科生"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以及XX級開始的碩士研究生的指導.對王老師的課堂教學,可以用以下幾個短語來概括評價: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互動強,知識面寬,不同內容關聯度高,誘導與啟發力度大,講授有激情,受到同學的歡迎.對研究生的培養,在注重擴寬學生視野,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突出對自學,科研能力訓練,解決實際問題要求的同時,特彆強調對求知探索和創新意識的激發,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做到課題開始早,計畫詳細,目標明確,路線清晰,指導耐心細緻,要求嚴格,效果明顯.在回國後的第一屆碩士生培養過程中,通過有效指導及研究生的勤奮努力,課題組發掘出了幾個既有非常好的學術意義又有很高的實際套用價值的課題,初步研究結果令人鼓舞,可望在近期形成良好成果.所指導的研究生通過自身的感受,對這種從實際套用中發掘出問題,從需求產生學習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多方位能力的指導和學習方法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