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衛生院院長要做赤腳醫生先進個人事跡

**,**市**區**鎮衛生院院長、黨支部書記,1996年7月畢業於**中醫藥大學。他自願放棄城市中優越的工作環境,自願到環境艱苦的農村基層衛生院,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先後被評為“**市青年崗位能手”、“行風評議先進個人”、“**市衛生系統最佳服務明星”、“**市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省青年崗位能手”,並當選“**省高校畢業生十大成功創業者”。

在許多人眼中,現在眾多農村鄉鎮衛生院無疑已經成為了擺設,“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現狀讓農民兄弟們對過去的“赤腳醫生”非常懷念。

如今在**市**區**鎮,有一位只有30歲的“赤腳醫生”**,卻在鄉鎮衛生院裡設立了手術室,老百姓患上疝氣等疾病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手術治療。大城市中高昂的醫療手術費用,與這位“赤腳醫生”精湛且價格低廉的醫術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地有的老百姓甚至這樣說:“如果做手術死在衛生院裡,我們也心甘!”

他曾是大醫院院長助理

“我喜歡別人叫我赤腳醫生!”30歲的**又黑又瘦,個頭不高,說起話了語速很慢,卻很乾脆。XX年下半年,**來到了**市**區相對偏遠的**鎮擔任衛生院院長,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是**區中醫院院長助理。

放棄繁華市區的大醫院,自願到偏遠山區的衛生院,**坦言,困難比自己當初想像的要大的多,但自己並不後悔。他說,這裡更需要他這樣的醫生,能夠做一名讓鄉親們的信任的合格醫生,他有一種在大城市醫院中沒有的成就感。

就在今年9月23日上午,記者讓**在鎮衛生院的村子裡轉了一圈,看看當地的環境,結果只要碰到村民,都會滿臉笑容的與**熱情的打著招呼,而**則仔細詢問他們現在的健康情況。再想想如今大城市中醫院裡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高度不信任,此情此景令人動容。

下面就是**和一位村民路上的交談,用**的話幽默地講這就是“野外查房”。

村民:“周院長,您前天給我開的藥吃了挺管用,謝謝啊!你看我又和沒事人一樣在大街上溜達了,前幾天我還上地里鋤了半天草呢!”

**:“是嗎,太好了。不過,我教你的鍛鍊方法,你還在堅持嗎?一天做幾次?”

村民:“沒忘,沒忘,你說的那方法和玩一樣,比藥還管事,現在身上比以前輕快多了。”

**說,每天晚上下班時間,自己從衛生院到車站步行幾百米的距離,都會遇到十幾個村民問好,這讓他感到心裏面暖融融的,這是對自己一天工作最大的褒獎,這也是讓他能夠在條件艱苦的衛生院中堅持到現在的最大動力。

東拼西湊建起標準手術室

過去,**鎮衛生院實際上就是一個小診所加藥店,只能解決村民們感冒、發燒等小病。為了維持衛生院的運轉,當時兩個科室還對外進行了承包,這就更讓村民們放心不下,而**一上任,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將承包科室取消。

**深知,當務之急,就是要讓老百姓相信過鄉鎮衛生院,相信衛生院的醫生,而前提就是衛生院能夠解決老百姓實實在的疾病。他看到,一些小手術,當地老百姓還是要跑上幾百里路,花上更多的錢到城市大醫院去做,而手術花費更是驚人。

“我們衛生院也要開展一般手術!”當**提出自己的想法時,衛生院中幾乎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談。因為自從衛生院從六十年代成立後,還從來沒有做過一個正而八經的手術,手術室里是一堆已經生鏽的手術器械。

**區中醫院已經淘汰的無影燈,但**知道還能用,於是沒有花一分錢就拿到了衛生院的手術室中。湊器就這樣,憑著**過去的“關係”,標準手術室的所有器具竟然配齊了,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多次嚴格檢測,手術室達到了無菌條件,完全具備了手術條件。

**回憶到,儘管如此,當時還是有許多人說他是在做無用功,因為即使有了手術室,誰回又會敢到幾十年都沒有做過手術的衛生院裡來做手術?但**不這樣看,他認為伴隨著老百姓對自己醫術的認可,信任度的提高,遲早會有人成為到鄉鎮醫院手術室做手術的第一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