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勞動模範先進事跡

淮安城車水馬龍間,身穿桔黃色工裝的環衛工人在不停忙碌著。清晨,她們用沙沙的掃帚聲為人們迎來黎明;夜晚,她們用沙沙的掃帚聲將人們送入夢鄉。

孫國慶,是這支隊伍中的傑出代表。20多年來,她從一名普通清掃工乾起,成長為清河區環衛管理處書記、副主任,雖然身份在變化,但始終沒有離開平凡的清掃崗位,在執著堅定中創造著不平凡的業績,用一把掃帚書寫著無怨無悔的“馬路情緣”。她連續20年獲市先進工作者稱號,5次受省、部和國家級表彰,被評為“全國勞模”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入選“淮安市十大親情大使”,3月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光榮出席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一、挑戰“偏見”歲月流芳

1984年,年僅21歲的孫國慶畢業分配到清河環衛處,乾起了採購工作。可幹了段時間,孫國慶總覺得這份清閒的工作,對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就好比當兵卻沒能上前線,太沒意思了。後來,她了解到清掃隊大橋班任務很重,急需人手。去還是不去,她思來想去,最後毅然決定去當一名清潔工。

孫國慶覺得,環衛工作雖然苦,但一身汗水換來一片清潔,她感到這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支撐她乾好環衛工作的不竭精神動力。以來,我市“創衛”期間,她帶領環衛工人們,向一個個髒亂差的死角發起了攻堅戰。,西安路露天垃圾中轉站積存了大量垃圾,正當夏天,遠遠就有一股惡臭味。她帶人趕到現場,第一個揮鍬走過去,一下下地鏟起垃圾。那天,從中午12點一直乾到下午5點多,終於清除了這個死角。回家後,她反覆沖洗長筒靴,可上面的臭味總也洗不掉,親戚都不願要了。那雙靴子現在還放在她家院牆邊。

面對社會上個別人偏見,孫國慶只是用踏實的工作,證明環衛工人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今年4月一天晚上,孫國慶來到淮汽公司附近巡查,發現垃圾後就立即拿起隨身帶的掃帚清理垃圾,並一家一家上門請附近幾家店主將門市內的垃圾掃出來,一起由她集中清理。一店主在她完成清理後,才將店內垃圾掃出門外,孫國慶就說:“你這人為什麼剛才不掃垃圾呢?”店主開口就罵,叫喊“我就是掃一百遍,你也還要掃一百遍,你就是幹這個的!你們掃馬路的,下賤!”孫國慶責問,你為什麼不講理,還要罵人呢,圍觀的人紛紛指責店主不應該。警察聞訊趕來,徵求孫國慶處理意見。孫國慶沒有要求對店主處理,只是希望店主能對環衛工人多一點理解和支持。

二、用心動情可敬可親

孫國慶從1988年起歷任清掃班長、清掃隊長、清掃所長,任清河區環衛處副主任,成為轄區內59條主次幹道、200多萬平方米道路的保潔“總管”,她進行定崗、定員、定質量,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推行天天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普查與抽查相結合,處查、所查與班組查相結合。同時,最大可能地調動職工勞動積極性,在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處處關心。

大年三十晚上,清潔工陳巧玲在漕運西路保潔時被一輛機車撞倒,肇事者逃離現場,孫國慶得知後當即和其他同志將陳巧玲送往醫院,並拿出400元代交醫療費,一直等到陳巧玲清醒才離開。事後,她還幫助尋找現場目擊者,根據目擊者證詞,到交警隊報案,使肇事者受到應有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