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活動先進個人事跡

“只要我在這個位置上,我就要實實在在地為職工辦實事,不然就對不起職工,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王央在幫扶中發現,一些下崗的困難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被納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學、水電費減免等方面得不到照顧,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王央積極協調民政、教育、水利等部門,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幫助我局困難職工,一次性為全局46個生活困難家庭辦理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們不僅能夠每月領到低保金,還在子女學雜費、就醫、水電費等方面得到了減免優惠。

對於大夥對自己“點子多”的評價,王央並不否認,他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王央一直保持的信念。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勵,靠幫靠扶不如靠技藝。下崗職工的自身素質決定其再就業的能力,靠幫靠扶不如靠送技藝。本著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則,從抓基本技能培訓入手,幫助下崗職工掌握一些實用技能,提高適應市場能力。食品公司下崗職工李是個建築泥工,妻子沒有工作,自己又下了崗,家庭生活極其困難。下崗後,他為一家人的生計發愁。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王央和他進行了暢談,並根據他還會修理腳踏車的實際情況,協調給其安排了一個攤位,並從救助基金中拿出3000元,幫助他開始了修理腳踏車的營生。老李憑藉其過硬的技術和誠信的經營態度,很快就贏得了很多顧客,不僅主動還清了救助資金,還逐漸改變了家庭困境。

同是下崗職工,由於素質差異,基礎不一樣,有的不僅能獨立就業,而且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但有一小部分由於重病纏身、夫妻離異、遭受車禍等等原因,生活產生了嚴重困難,個別下崗職工生活甚至陷入絕境,幫助這部分同志走出困境,才更能體現組織溫暖。王央分別根據就業、收入、身體、住房、子女入學等五個方面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對困難較大、矛盾集中,或具有突發性的困難的職工,實行現場幫扶。

“只要民眾有困難,我會在幫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讓更多有實際困難的民眾感受到黨的溫暖、組織的關懷、社會的關愛”,對未來的幫扶之路,王央語氣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