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先進個人事跡

“他從沒嫌棄過我們,對我們總是那樣不嫌麻煩,熱情幫助,笑臉迎送......他就是我們的親人。”一位身患癌症常年受劉希光扶助的城市貧困戶對他是如此評價的。30年來,橋西區民政局局長劉希光在切實關乎民生的民政工作崗位上,用自己體貼入微的關愛,溫暖了一顆又一顆無助的心靈,他用行動踐行了一位民政幹部親民、愛民、為民的公僕情懷。

特別的送行

在橋西區困難民眾心裡,劉希光是他們最可信賴的親人,有困難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他。特別是三無戶,有劉局長在,睜著眼他們可以爽朗地笑,閉上眼他們可以安心地走。

今年1月28日上午,市殯儀館為三無戶李玉樹舉行了一場告別儀式,令火化場工作人員驚奇的是,一名三無戶能舉行這么隆重的葬禮,為他送行的原來是幫扶了他14年的橋西民政局長劉希光和局裡的20多名幹部。葬禮上,劉希光幾次哽咽得致不下悼詞。是啊,14年的幫扶情誼,他早把李玉樹當成了自己的親兄弟。李玉樹生前長期癱瘓在床,劉希光1993年任民政局長後,主動擔負起照顧他的責任,不管平時多忙,每月至少都要看他一次,每年都要為他送去越冬煤;每逢過節,都會為他送去飽含情誼的一藍雞蛋、一袋水果或是一包藥品。年年春節,劉希光都要到他家包餃子,煮熟後一個個的餵他吃。而今,當他一旦離去,劉希光和民政幹部怎能不痛心。

今年初春一個夜晚凌晨1點多,劉希光被一陣電話鈴聲從睡夢中驚醒,聽到“劉局長,快來,我不行了……”的微弱聲音,他知道是病危的城市低保對象王紹忠。當他火速趕到醫院後,王紹忠抓著他的手,說完“劉局長,我把孩子交給你了”這最後一句話,終於安心地咽下最後一口氣。今年65歲的王紹忠,與12歲的女兒兆兆相依為命。多少年來,父女倆有個大小事情,都會去找他,進出民政局就象走親戚一樣。在王紹忠病重期間,劉希光和民政幹部們一天幾趟的往醫院跑,為他送飯洗衣、餵水餵藥、翻身擦背、接屎接尿。劉希光是他彌留之際最想念的親人。

為完成王紹忠的託付,為了給可愛的兆兆尋找個溫暖的家,他接待了一位又一位願意領養孩子的好心人,經過反覆比較篩選確定領養人後,他又讓人為兆兆買了新衣服,洗了澡,里里外外換得乾乾淨淨。臨行前,兆兆仰著臉對他說:“劉爺爺,我想和您合個影,當我想您的時候,可以拿出照片看看。”

16年來,在劉希光心裡深深埋下了太多的留戀與不捨。經他送走像李玉樹、王紹忠這樣的孤寡老人、貧困戶,還有董玉明、馬金枝、朱景奎……他總是以對父母般的款款深情、以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詮釋著一位人民公僕愛民為民的無悔誓言,

樸實的承諾

愛是一種心貼心卻擲地有聲的情感,愛是一種悄然無聲卻日夜流淌的汩汩甘泉。劉希光用這種心貼心、悄然無聲的愛滋潤著廣大民眾的心田。多少次,他的一句話總是能讓瀕臨絕望的家庭重獲生機。

家住瓦盆窯的姜占英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XX年臘月,一場車禍把她丈夫撞成了癱瘓,留下嚴重的癲癇後遺症。伺候癱瘓在床的丈夫,背負著4萬多元的債務,還要照顧上國小的孩子,姜占英過起了5點起床撿蘿蔔纓子、白菜幫子當菜吃的艱難生活。她申請了低保卻因戶口在外地被政策規定拒之門外,生活的重負讓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在家裡悄悄備下了一大瓶安眠藥後,她把最後一絲希望寄托在那個未曾謀面、只是聽街坊鄰居說肯給窮人辦事的民政局長身上,去找劉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