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黨組織鎮黨委先進典型材料

**鎮位於鄂托克前旗東南部,地處鄂、烏、前三旗交界處,距旗政府所在地83公里,是XX年10月由原**鎮和毛蓋圖蘇木撤併而成立的。全鎮總土地面積4488.59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嘎查村,79個牧業社,10599口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牧業鎮。

近年來,**鎮在上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立足畜牧業產業優勢,以招商引資統攬經濟工作全局,以“生態立鎮、畜牧業強鎮、文化興鎮”為發展思路,按照中央提出的基層黨組織“五個好”的目標要求,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率先達小康為目標,團結帶領幹部民眾在經濟建設上下功夫,開放創新上求實效,增收節支上挖潛力,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實現了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使全鎮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XX年,全鎮農牧業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737.8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6630元。

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民眾走共同致富之路。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職責。該鎮黨委在帶領農牧民民眾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緊緊圍繞發展現代畜牧業、科學養畜、建設養畜,以先富帶後富,以大家幫小家,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牧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選準牧區經濟發展的路子,帶領牧民民眾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一、帶領牧民科技致富

過去,**鎮的牧民民眾守著一個信條,那就是牲畜越多越富。靠數量擴張發展畜牧業,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放牧、不建設,結果導致牲畜質量差,效益低,草場退化牧民收入增長緩慢。鎮黨委在總結分析以往畜牧業生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確定了“生態立鎮、畜牧業強鎮、文化興鎮”的工作思路,結合實際,在具體工作中狠抓了養殖小區、良種繁育、畜群畜種結構調整、飼養方式轉變、改良草場和以水為中心的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並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牧民民眾對科技興牧、科技致富的認識,努力提高牧民民眾的科學技術素質,提高生產環節的科技含量,用新技術促進牧業、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對此,黨員幹部率先回響。帶領牧民學科學,用科學建設科技示範嘎查10個,科技示範戶220戶,基本形成了以科技促牧、以科技興牧的良好局面。

二、幫助民眾脫貧致富

隨著牧區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發展,**鎮大多數的牧民逐步富裕起來,但仍有一部分民眾致富的步伐較慢,有的甚至還處在貧困狀態。他們想富、盼富,但一時找不到致富之道。面對這一現象,鎮黨委號召和組織有幫帶能力的牧民黨員與周圍相鄰牧戶,尤其是那些貧困戶建立聯繫扶貧關係。黨員帶領幫扶對象,同時,特別要求黨員在幫扶過程中做好貧困戶的思想政治,移風易俗,遵紀守法、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工作。

有85名黨員先後結幫扶對子,搞示範,進行全方位幫帶,使在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給予幫助。通過採取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使65戶貧困戶已脫貧致富。

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牧民率先達小康鋪築道路。鎮黨委在致富達小康工作的實踐中認識到若想使貧困牧民從根本上告別貧困,走上共同致富道路,單靠黨員個人幫助不夠的,強化社會化服務和壯大集體經濟增強為民眾服務的實力,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也辦不好的事,才能實現共同致富。因此,鎮黨委在狠抓嘎查黨支部建設的同時,在農牧民培訓,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集體經濟的管理和畜牧業生產的各環節上,加大了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