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優秀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

走進桑植縣芭茅溪鄉芭茅溪村,美麗的小別墅、乾淨的水泥路、漂亮的村部、成群的豬羊,山青水秀,移步換景,讓人羨慕不已。村民們則發自內心的感激道:能有今天這樣宜業宜居的好生活,多虧有了村支部這個‘火車頭’了。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經濟建設服務

“新農村建設必須基礎設施先行”,芭茅溪村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5萬元為小溪組、甘家灣組修建了蓄水池,100餘戶村民用上了乾淨、清潔的自來水;投資5萬元,興辦了芭茅溪農貿市場;XX年芭茅溪村完成小溪組2.5公里的公路硬化,使的全村組組通水泥路,解決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擾;新修河壩兩座,水渠1300米,確保了農民旱澇保收;大力實施改廁、該廚、及環境整治工程,普及太陽能用戶140戶,使的村貌煥然一新。

發展特色產業 帶領民眾致富

芭茅溪村170餘戶,648人,黑山羊存欄3500多隻,規模養殖戶達60多戶。年出售黑山羊收入達160多萬元,戶均增收3700元,XX年全村農民純收入達5100元。

1、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業。芭茅溪村村山場面積大,樹木茂密,飼草豐富,是養殖黑山羊天然牧場。6年前,村支部書記甘協成,從外地購進3隻純黑山羊進行飼養,自己捧起書本,認真學習養殖知識,逐漸掌握了一套獨到的黑山羊養殖技術,養殖規模也由最初的3、4隻發展到現在的200多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全村許多農戶都開始養殖山羊。為此,村支部組織成立了養殖協會,由支部書記任會長,為養殖戶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疫病防治、銷售等各方面服務,並多次舉辦技術培訓班、經驗交流座談會、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如今農民又掀起了沼氣發展熱潮,全村三分之二的農戶使用沼氣。村民把羊糞、羊圈內的雜草廢物等垃圾投入到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於照明、燒水、做飯,沼渣、沼液澆灌果園,實現循環增收。“一村一品謀發展,黑山羊富了小山村”。為把發展起來的養羊業做大做強,村里今年將規劃出120畝的黑山羊養殖基地,實行集中建場,分戶飼養,逐步擴大養殖規模,走產業化發展之路,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鋪設一條金光大道。

2、建果園調產業。芭茅溪村耕地人均不足一畝,如何讓農戶在如此少的耕地上,儘快奔上富裕路,始終是圍繞支部班子的一大難題。幾年來,兩委班子經過認真論證,調整了主攻方向,明確提出了“上山”的口號,大力發展果樹業。截止到現在,芭茅溪村共建苗圃130畝,建碰柑基地115畝,種植西瓜50畝。優質桃42畝,經過芭茅溪村黨支部的不懈努力,該村的產業結構越調越優,農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為民排憂解難 爭作民眾貼心人

為了方便民眾辦事和聯繫,該村村支兩委負責人專門購置機車,當民眾遇到困難、糾紛,無論大小他們總是隨叫隨到,及時處理。XX年以來村支兩委解決重大歷史遺留問題數十起,為了解決山林糾紛、化解矛盾,他們深入農戶林地調查情況、掌握證據。有時部分山林需爬行3個小時,反覆上下數次。但他們沒有怨言,直到民眾滿意為止。

加強支部班子建設 服務好基層民眾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有一個好支部”,要想發展本村經濟,加快村民致富奔小康步伐,關鍵是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芭茅溪村黨支部在創建“五個好”工作中,充分增強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兩委班子形成了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切實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在組織帶領民眾共同致富奔小康中起到了骨幹帶頭和示範引導的作用;堅持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兩委班子關係協調、運行規範、服務高效;大力發展黨群共同致富組織,兩委班子具備了為農民服務和辦好社會事業的能力;堅持不斷加強和完善“三大作風”建設,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