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村支書先進事跡

“**變了,原來村里哪配得上叫花枝,頂多說得上是個枯枝,現在才真真伸出了花枝。”6月中旬,在**市**鄉**村採訪,村民們說起村裡的變化,一臉幸福的笑,他們說這一切全靠村裡的**支書——**。

**村距離州城僅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但地勢陡峭,土地貧瘠,村民們形容是,“出門二面坡、背簍滾下河”。全村4個村民小組,287戶1009人,絕大部分村民住在山上。

**年村級換屆選舉,**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在**土生土長的他,立志改變家鄉貧落後的面貌,帶領本村村民致富。風風雨雨六年過去後,**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開始向富裕、文明、和諧新農村邁進。

(一)

農民要富裕,村里要發展,產業發展是基礎。**深知只有通過產業發展才能改變**貧窮的面貌,**年上任以後,他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了“穩定糧食、養殖業這兩個基礎產業,突出抓好茶葉這個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

**村屬於沙壤土,適宜發展茶葉,早在20世紀80年代村里出產的花枝茶曾在省里拿過金獎。“我們不僅要保住花枝茶這塊牌子,還要把花枝茶發展壯大。”**與村支兩委一班人商定除帶頭髮展茶葉外,每一名幹部必須幫扶一戶農戶,共推茶葉產業大發展。

**夫妻二人眼睛殘疾,是村裡的特困戶。**主動提出聯繫**家,幾年來,除了為其擔保貸款外,**四畝茶每年400多元錢肥料錢都是**無償提供的,茶葉剪枝也是他包了的,現在**的4畝茶已開始獲收,**也慢慢富起來了。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村民發展茶葉積極性高潮,在全村1400多畝耕地上發展了茶葉860畝,建成大坪、大園子、恩渝公路沿線三個茶葉樣板基地,並已全部實現受益,原來守著二面坡受窮的**村終於有了自己的支柱產業。

**說,今年,村里除計畫引資修建花枝村茶廠外,還計畫另發展茶園600畝。

在抓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還引導村民投身到“生態家園”建設中,全村80%的農戶都進行了“五改三建”,85%的農民用上了沼氣;通過爭取項目與“一事一議”籌得資金25萬元,組織義務工600個修建經濟斷頭路6.8公里,維修組級公路18公里,結束了4個村民小組不通公路的歷史。

(二)

新時期的村幹部是“服務型”村幹部,關注民生,引導村民構建和諧新村是關鍵。在發展產業、引導村民致富之餘,**根據村里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問題,開始進行了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思考。

第一件事便是交通安全問題。“出面二面坡,背簍滾下河”足以證明**村交通環境的惡劣。組組通公路以後,村民三輪車、狗娃兒車買回來了,出門方便了,但方便的同時埋下了交通安全的隱患。

如何讓村民們既能充分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又能幸福安全的生活。**動起了腦筋,在轄區內建立健全了車輛、駕駛員管理台帳,在全鄉乃至全市首創了村民紅白喜事用車報告制。

村里凡是過紅白喜事都要向中心戶長、村里報告,什麼時間要用什麼樣的車、用誰的車?**說,實行報告制的好處是我們能根據車輛、駕駛員管理台賬掌握相關情況,知道哪個地方哪種車輛去不去得,哪個駕駛員技術怎樣?可以把許多潛在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

剛開始實行這個制度時,村民們認為他**一班人管得寬,幾年下來,全村零交通事故的記錄讓村民們逐漸理解了這種“管得寬”,現在村里凡是有紅白喜事,他們除主動報告外,還請村幹部幫忙告知來的客人,那些車輛上去不得。過過硬的管理,從**年以來,村里實現了全村交通安全零事故。**年州、市還在**村召開了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現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