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農民的貼心人(村黨支部書記事跡材料)

山 區 農 民 的 貼 心 人

——郴州市蘇仙區廖家灣鄉吳溪村  廖茂海

廖茂海,男,40歲,廖家灣鄉吳溪村農民,任吳溪村黨支部書記,~年被郴州市政府授予“市級勞動模範”,同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級勞動模範”。吳溪村是廖家灣鄉貧困後進村之一,村民受窮,集體受苦,民眾怨聲載道,幹部灰心喪氣。全村有210多戶,892名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400-700米,自然條件差,村民生活較困難,到九十年代末,人均收入還不到700元,村組集體經濟幾乎空白且負債累累。自1996年任村支部書記以來,他身感責任重大,時刻思索尋找改變落後面貌的良策,經過大量的考察研究,多次和幹部、黨員、民眾交談,認真分析全村貧困現狀和成因,並以村支兩委換屆為契機,調整充實兩委班子,建立起黨員活動室,通過開展支部活動,組成了一個團結向上的村級領導集體。同時,他提出了 “爭取上下支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團結和帶領全村人民依靠資源和科技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理清思路後,廖茂海與村支兩委一班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盡心盡力為當地農民解困,切實辦了幾件實事:先修通全村公路12km,爭取了市人大駐村建整,發展金秋梨,引資建成吳溪電站,實施退耕還林。經過幾年艱苦努力,該村貧困面貌有了明顯改觀,農民收入普遍提高,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廖茂海也成為了吳溪村百姓的貼心人。

一、要想富,先修路

吳溪村有13個村民小組,1996年前只有3個組通了公路,村民千百年來,只能靠肩挑背伏來運物資,處在貧困線上掙扎,山區豐富的水電資源也無法開發利用,經濟也難以發展起來,這一切源於交通的閉塞。為改變交通不暢的局面,他上任後,與班子成員一道,走組串戶調查研究做工作,決定分兩年修通全村各組公路。經過全村籌勞集資計價14.4萬元,於1997年底,修整老公路6km,新修公路6km,並直接通到吳溪電站壩址。同年,還經過努力,爭得了市人大到該村駐點搞建整扶貧。交通問題解決了,但信息不通還是嚴重影響著吳溪村的經濟發展。為此,他於XX年與電信部門協調架通了電話線。現在,全村已擁有汽車8輛,機車62輛,村民安裝電話82台,解決了農~輸不暢、信息不靈的狀況。

二、發展經作,帶民致富

吳溪村是山區村,山地貧瘠,人均不足一畝耕地,七十年代吃飯都困難。他上任後,思前想後,多方求計,決定實施“1112”工程,帶民致富,即每人栽10珠金秋梨,共栽1萬株金秋梨;每戶種一畝反季節蔬菜,現在達到360畝;每人實施退耕還林一畝山,全村已實施退耕還林1200餘畝;每戶養殖禾花魚2畝,現有水百700畝,農民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實施了立體農業發展模式。人平純收入由1995年720元增加到~年的3675元。實行退耕還林後,現在不再到戶徵收農業稅了。

三、興建電站,壯大集體經濟

他退伍回來時,村集體經濟是一片空白,首先想到的是想帶民致富,必須要有集體經濟,才能把村幹部攏起來,才能辦公益事業。吳溪村有豐富的水利資源,但無資金髮展,只能靠引資建股份制電站,才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經村支兩委研究決定合股共投資168萬元興建吳溪電站,其中個人投資占51%的股份,區人事局占29%的股份,村委會占20%股份(主要是公路、投勞投工入股),於XX年4月下旬試運轉成功。電站投產以來,村委會共分紅12.8萬元。同時,他到上級政府、有關部門爭取支持和村委共籌資20萬元,新建村小教學樓,添置了新課桌椅,改善了教學環境,現在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