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共產黨員崔學選的先進事跡

崔學選,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於山東萊州,1974年4月參加工作,先後從事教育、紀檢和市政管理等工作,現任山東省濰坊市建設局局長,山東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鄉(鎮)村建設組組長。XX年9月4日,因長期工作勞累,積勞成疾,病倒在援川一線。

崔學選同志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XX年4月擔任濰坊市建設局局長以來,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以“踏實幹事、正派做人”的高尚品格,以“共產黨人面前無困難”的奮鬥精神,以“讓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的務實作風,鑄就了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傳承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崔學選同志先後兩次榮立二等功,榮獲“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山東省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抗震救災英雄模範”等榮譽稱號。XX年以來,濰坊市建設局先後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40餘項。XX年被評為市模範公務員集體,XX年被授予城市建設先進單位,XX年被評為全國建設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先進集體和農民工工資專項檢查先進單位,XX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機關,記“集體三等功”;XX年被評為濰坊市、山東省建設系統抗震救災英雄集體。

一、他以奮勇拼搏的精神忘我奉獻

崔學選同志擔任建設局長期間,正是濰坊建設思路大轉變、格局大調整的時期,也是投入最多、項目最集中、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個時期。作為建設局長的崔學選心中非常明白,黨和政府交給的擔子有多重,人民民眾的期盼有多高。他以加快城市建設、改善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環境為己任,率先垂範,身先士卒。幾年來,他帶領建設局幹部職工,長期奮戰在施工第一線,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連續四個春節都在工地和施工人員一起吃年夜飯。他天天靠在工地上,工地就是他的辦公室,每天晚上11點前沒有回過家,經常凌晨1、2點還在工地上召開現場調度會。在他的帶動下,建設局形成了昂揚向上、拼搏奉獻的精神,幹部職工被譽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建設鐵軍。

幾年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建成了東風街、北海路、人民廣場、風箏廣場、火車站廣場、張面河、虞河等一大批精品工程,開工建設了市民文化藝術中心、奧體中心等百餘項重點工程項目,圓滿完成了百餘項重點工程建設任務,中心城市完成城建投資117億元。城市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功能完善、品位提升、魅力陡增,為濰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高強度的工作,連續的奮戰,使他的身體長期處於疲憊狀態,以至於嚴重透支。近兩年,他肝臟病理指標一直居高不下,腸胃經常不舒服、鬧肚子。同志們多次勸他到醫院好好查一查,他一直沒有引起重視,就連每年局裡組織的集體查體,他也往往因工作忙沒有檢查。XX年春,醫生髮現他身體出現多項不正常指標,且原因不明,建議他去北京大醫院全面檢查一次。班子成員和辦公室的同志也一再勸他放放手裡的工作,儘快去北京檢查一下,他卻因為工作忙,擠不出時間放棄了。直到XX年5月26日,他到北京出差時才打算順便查一查,結果未及查完,就接到赴川援建任務,他二話沒說,放下檢查直奔北川。在北川,他帶領濰坊市援建隊伍,克服重重困難,冒著餘震、滑坡、飛石的危險,強忍著病痛的折磨、酷暑的炙烤、蚊蟲的叮咬,翻遍了桂溪鄉每一道山樑,肩挑背扛、選點搭建。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晚上12點之前從未休息過,有時通宵達旦,徹夜不眠,一天下來工作十幾個小時,創造了山東省援建四川地震災區的多個第一:第一支展開施工的隊伍、第一個板材專列運達、建起第一間板房、建成第一個交付使用的板房小區和第一家板房複課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