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勞模(科技示範戶)事跡簡介

1、***同志事跡簡介 

***,男,53歲,漢族,中共黨員,現為常山鎮常興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自XX年以來,他帶領本村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依託福薪食品公司,大力發展甜粘玉米產業,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甜粘玉米種植大戶發展到478戶,面積達到40多公頃。在生產和收購季節,他不顧自己年歲較大的實際,親自到田間指導,為防止壓等壓價,親自陪伴農民到公司出售甜粘玉米,並自家免費出車運送玉米果穗。XX全村生產玉米果穗160萬棒,收入44.8萬元,戶均收入5744元,成為優特糧種植專業村。 

2、曲少忠同志事跡簡介 

曲少忠,男,42歲,現為常山鎮清水村二社村民。他是該鎮木炭經紀人之一,他在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守法經營,講求誠信,不摻雜使假,以質量爭得客戶或廠家的信譽,及時照章納稅,僅XX年一年納稅就達5.8萬元,成為全鎮最大的納稅人,為常山鎮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3、鍾慶堂同志事跡簡介 

鍾慶堂,男,70歲,現為二道甸子鎮荒溝廟村村民。經過二十幾年的奮鬥,現有人工林面積5公頃,其中松樹3萬株,楊樹1萬株,山參培植面積1000公頃,僅參籽一項每年就可實現收入50萬元左右。成為全鎮最富有的農民,自已富了,但時刻沒有忘記周圍的村民,他先後幫助本村社員及周邊鄉鎮村社種參1500多公頃,為23戶困難免費發放參籽4700斤,價值80多萬元,以自己的信譽為農民擔保解決貸款420多萬元。 

4、潘淑紅同志事跡簡介 

潘淑紅,女,36歲,現為二道甸子鎮新風村村民。XX年春,在鎮政府號召下,在新風村瑤地屯創建了黃牛養殖基地,並註冊為“金牛飼料養殖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650萬元,僅個人投資就達317萬元,年消耗玉米秸桿1.2萬噸,可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100人。為了配合二道甸子鎮金牛公司發展,她與別人合辦了酒廠,每天生產糖化飼料30噸,白酒作為副產品向二道甸子鎮和其它集鎮銷售。截止3月份,金牛飼料養殖公司二批育肥牛1000頭已出欄,在長春皓月集團該公司肥牛的屠宰率最高。在她的帶動下,全鎮黃牛養殖大戶得到快速發展。 

5、劉萬有同志事跡簡介 

劉萬有,男,48歲,中共黨員,現為橫道河子鄉敬老院院長、鄉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所長、鄉城管中隊隊長。1987年,他走上了工作崗位,參加工作20餘年,始終甘於奉獻,尤其是到鄉敬老院工作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留給孤寡老人,用敬老院五保老人的話說:“劉萬有就是我們‘兒子’,我們的‘親人’”。他不把自己當‘院長’,而是將老人置於自己的親人。多年來,該敬老院有30多名老人先後病故,每次他都親自為逝者穿壽衣,親自送到火化廠,盡兒女的孝道,讓逝者安心。XX年臘月,我市救助站送來一位名叫張興業的老人,他精神恍惚,已送多個敬老院都沒有送下,最後送到該鄉敬老院。當時,此人腳指頭凍得發黑,腳趾甲凍掉五個,不能走路,滿身污垢,氣味難聞,難以近前,然而他卻沒顧得上這些,上前將他背上樓,進行治療,治療期間,由於腳趾凍壞,爛得腳趾肉發黑,老遠就能聞到臭味,但他每天為老人清洗瘡口、換藥,直到好了為止。 

6、徐秋葵同志事跡簡介 

徐秋葵,女,57歲,中共黨員,現為橫道河子鄉橫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她大公無私,心裡裝的想的全是本村村民利益,由於該村地處鄉政府所在地,經濟的發展使得村里臨街土地價格飛漲,她的一個親戚找到她,想通過關係用較低的價格購買臨街的一塊地建樓,她沒有答應,最後親戚以競標的形式競得,多花了10萬多元。一年春天的一場大火把該村社員劉樹平家兩間房和全部財產燒個精光,老徐帶領村班子成員一邊把劉樹平家人安置好,一邊四處求助,為他協調建房物資。半個月後,劉樹平一家住進了比原來還要漂亮的三間磚瓦房。幾年來,在她的帶動下,該村先後搞起了黃牛、食用菌、苗木種植等致富項目,村民們跟著老徐嘗到了致富甜頭。XX年中草藥材市場走俏,她投資1.4萬元種了貝母,多次到敦化、撫松、靖宇等地參觀學習,還請專家給農民進行現場培訓。該村當年發展中草藥材4.5公頃,增加農民收入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