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先進人物事跡(公司董事長)

他的心裡只有企業與職工

——記金光軋花制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峰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對於王峰這個名字,在座的也許並不熟悉,可是在夏集,無論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是普通百姓,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年近花甲,在企業界跌打滾爬三十年,現任揚州市金光軋花制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人稱“棉花大王”的人。這些年來,他為加快實現“富民興鎮強縣”這一目標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讚揚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他所獲得的“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農民企業家”、“光彩之星”等榮譽稱號不下於50個,而他卻總是淡淡一笑,榮譽是對成績的肯定,而成績卻不是我一個人做的,而且它也僅代表過去;我要做的是開拓進取,創造未來,為振興地方經濟加快農民奔小康再作新貢獻。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揚州市金光軋花制膠有限公司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恰好證明了王峰的奮鬥歷程。公司的前身是縣縣郭橋軋花廠,剛開始時僅有十幾個人和七、八台小軋花機。他領著這十幾個人,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作為企業負責人,時時事事他都身臨一線,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由於技術人手少,夜間機器壞了參加維修的總少不了他,實在困了,就在棉花堆上一躺,打個盹,經過幾年努力,效益逐年增加。

九十年代初,黨的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祖國各地,郭橋軋花廠也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該廠決定對軋花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並同時新增一條短絨加工生產線。這樣在九二年初開始引進設備,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所有設備的安裝調試。當年投入生產當年見效,產值利稅比技改的前一年翻了兩番。到九三年又比九二年又翻了一番。在以後的幾年裡,企業效益逐年提高。

2000年4月,原郭橋鄉政府對軋花廠進行改制,採取公開招標的辦法進行產權拍賣,時任廠長的王峰,在大家一致支持下,和三位投資人最終以100萬元買斷了郭橋軋花廠的產權,將原郭橋軋花廠更名為揚州市金光軋花制膠有限公司。三年來,他吃在廠里,睡在廠里,跑市場,購設備,搞管理,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公司的生存與發展上,這些年,受國際棉花價格的持續下跌和棉花市場的放開的影響,國內棉花價格不得不持續下跌,從而影響了農民種棉積極性,全夏集鎮棉花種植面積不足2000畝。這還要與本鎮老大哥金夏公司分食。加工原料哪裡來?他召開董事會,研究決定採取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與本地農民簽訂協定,保證價格,並無償提供優質棉種,調動農民的種棉積極性;另一方面組織一支能力強的收購隊伍,親自掛帥,分赴興化,金湖等縣市收購。他們堅持公開交易,不壓級壓價,不玩“黑心秤”,熱情對待每位棉農,為外地主動送棉到公司的棉農無償提供食宿。他們的誠信深受廣大棉農的歡迎和肯定,吸引大批外地棉農前來售棉,從而保障了企業的運作。既使公司的經濟效益蒸蒸日上,同時,又保障了廣大棉農的利益,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目前該公司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廠房占地11000平方米,固定資產500萬元,2000年銷售值300餘萬元,2001年560餘萬元,2002年實現產值銷售800萬元,預計今年為1000餘萬元,對國家和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多次受到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表彰。

九一年的洪澇災害大家都記憶猶新,當時的郭橋軋花廠背靠大潼河,加上廠里地勢低洼,日漸高漲的潼河水很快從碼頭湧進廠里,從圍牆的各個縫隙中鑽了進來。當時倉庫里還有尚未銷售的三萬斤皮棉,為保住集體的財產,維護職工的利益,他組織了廠里車間主任以上幹部和黨團員,採取圍、堵、排的方法,日夜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累了困了他就地打個盹。年輕的同志都勸他:“王廠長,您歲數大了最近身體又不好,回去休息吧?”他說:“誰不想躺在家裡睡個好覺,可我是這個廠的負責人,這是我的責任,在這個時候,我回去了怎能睡得安心。”

2000年10月,王總在部隊的兒子回家探親。當時正值收購籽棉的高峰期,已有六年沒有回過家的兒子這次回來,本想帶父母一道出去玩幾天,享受一下天倫之樂。王總的心裡非常矛盾,一邊是年年盼、天天想的兒子;一邊是關係到一年生產的棉花收購工作。他把企業的現狀、收購的重要性向兒子交了底,明白事理的兒子知道後,非但沒有要父親陪伴自己留在家中,卻和父親一同搬到了公司里,幫助父親做了一些安排外地棉農食宿、端茶送水的活。王總看在眼裡,感到很欣慰,部隊這個大熔爐,讓兒子得到了鍛鍊,使他學會了理解,懂得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感。

回顧企業的發展歷程,王總深切體會到:職工是企業的主人翁,科技人員更是企業的財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廣大職工的辛勤勞動。他常說,不把職工當主人看的企業不會長久生存下去,臨駕於職工之上的領導反而駕馭不了職工,結果反而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

王總對職工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他對每一位普通職工的身體狀況、家庭背景都了如指掌。根據各人的身體狀況、技術水平進行“量身定做”,安排強度、技術適當的工種,發揮其長處;採取計件工資加效益工資的形式,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為保障職工的人身安全,他在每一次的董事會和職工大會上,把安全生產總是放在第一位,同時在企業管理上狠下功夫,一是狠抓安全生產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獎懲措施;二是按規定發放勞保用品,並定期檢查其使用情況;三是為每一位正式職工購買了人壽保險和每年度的意外傷害保險。去年初,一直從事棉花收購工作的蔣平的父親去世了,由於多年的治療費用,使他背上了近2萬元的債。王總知道這一情況後,與其他三位投資人送去2000元慰問金。31歲的職工夏心乾去年生病,四處求醫終無結果,不得不在縣人醫住院開刀。王峰帶著三位董事攜300多元的禮物前往病床前探望,問長問短,情深依依,臨走又丟了500元的慰問金。病者抓著王董事長的手,淚水在眼眶中直打轉。其生病住院期間工資一分不少。現年34歲的朱才林前幾年,他羨慕那些在外打工賺足鈔票的人,為此他不辭而別,前往鎮江學習汽車修理,實指望能實現發財的美夢,結果吃苦受罪。一年多,算算細帳,還不如在廠里的收入,只得卷捲鋪蓋又回到家鄉。他很想再回到廠里,但自覺有愧,羞於見人。王總早看出他的心思主動找人捎信讓他回廠上班,他那個激動真難以言表,逢人便說:王總宰相肚裡能撐船。

王總他把每一位職工都放在心中。工人放假回家每月還有150元的基本生活費。春節來臨,每人的福利都在千元以上,除此每人還有十樣禮品。其中有魚十斤、肉十斤。行管人員每人各二十斤。不少人家過年已不需要再到市場上購買物品了。

企業關心職工,反過來職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俗話說:人心換人心,黃土變成金。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現實的辯證法。就拿蔣平來說:他在感動之餘,作為回報,更加努力地工作。去年棉花收購期間,蔣平只身前往金湖,僅2個月時間就收購了20萬擔籽棉,完成企業生產需求的四分之一。還有夏心乾開刀康復出院後,積極工作,埋頭苦幹,廠里分配他乾什麼他就乾什麼,甚至主動找事做,還積極爭取加入黨組織。

現在全廠上下已形成自覺主動從事生產勞動的場面。重活、苦活、臨時突擊活人人爭先恐後搶著乾,沒有偷懶的,沒有退後的;身體棒的、力氣足的照顧體弱的;工人把廠當作自己的家,把工友當成自己兄弟姐妹。廠里一直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單位里的物件從未缺損過失竊過。王總不在家,開會也好,外出也好,全公司一樣運轉正常。王總說:現在工人離不開我,我也更離不開工人。全公司至今沒有一個人流失過。要不這個公司的銷售怎么會連年直線上升呢?

企業效益好了,王總沒有忘記社會對他的幫助,他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幾年來,為敬老院送慰問金,為當地修橋鋪路提供贊助,扶貧濟困,資助失學少年,安置下崗工人等善舉數不勝數。至目前,用於各種捐贈贊助不下10萬元,受到了黨委政府當地民眾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我們期待著:揚州市金光軋花制膠有限公司在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王峰董事長的帶領下,大力弘揚“團結、創新、務實、爭先”的縣精神,搶抓機遇,大膽開拓,與時俱進,為實現“富民興鎮強縣”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