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里催征帆--中學先進事跡材料

當初升的朝霞正綻放著燦爛,當晨霧和炊煙在城市上輕輕飄散,在流水 的資江河畔,在秀美的栗山之麓,有一所書聲朗朗、生機盎然的學校,這就是湖南省新邵縣第八高級中學。

新邵八中創建於1949年,前身為“釀溪完小”、“釀溪中學”,1979年改為現名。承各級領導

悉心關懷,蒙幾代賢達櫛風沐雨,經數屆師生髮憤圖強。歷經60年的風雨歷程,已逐漸發展成為一所環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和諧、管理嚴謹、資源雄厚、成績突出的高級中學,掛牌為“邵陽市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即將躋身於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行列。現為全國教育網路系統示範單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新邵縣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基地,邵陽市無邪教優秀單位,新邵縣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支部,邵陽市惟一跆拳道訓練基地。

走進新邵八中校園,便有一股蓬勃之氣、書香之氣、自然之氣迎面撲來。學校總占地面積220餘畝,建築面積35526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綠化環境優美。有教學樓、科教中心大樓、青少年活動中心大樓、教師公寓樓、學生宿舍樓、後勤綜合大樓共16幢。此外,還建有400米跑道的標準田徑場和看台,10個標準的籃球場。學校教學設備齊全,高標準語音室,多媒體信息技術上機室,多媒體課件製作室,閉路電視雙向控制教學系統,圖書室藏書達10餘萬冊,生均藏書40冊,音樂室、美術室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並廣泛運用於教育教學之中。與此同時,學校還自籌資金20萬餘元率先在全縣範圍內實施了與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路的聯網工程,成為了我縣惟一一所能與北大附中同步共享先進教育資源的示範學校。它的建立為拓展學校的常規教學領域和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搭建了一個超常規的教學平台。為此,我校被授予“全國教育網路系統示範單位”的榮譽稱號。

新邵八中現有教學班44個,在校學生3000餘人;教職員工212人,專任教師175人,100%達到本科學歷,其中8人研究生在讀。高級職稱56人,占專任教師的38%;中級職稱80人,占專任教師的52%;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8人;省、市骨幹教師22人;市優秀中青年專家6人。一大批師德高尚、治教有方、敬崗愛業、樂教善導,富有奉獻精神和創新的教師的相繼湧現,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學校從課堂入手,堅持“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學合一”的現代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現如今“科教興校”已成為了學校全體教師的共識。全校100%的教師能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和製作課件;80%以上的教師均參加了各級組織的教研、教改等課題研究。近幾年來,有近80名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被編入叢書。有30餘名教師在省、市級教學比武中獲得一、二等獎。現如今,學校教研教改已蔚然成風。學校擁有省級課題一項,市級課題四項。此外,該校還有“網路技術與語文教學”、“網路技術與數學教學”、“網路技術與化學教學”“網路技術與文綜教學”等4個國家級科研課題正在實施,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們深知教師隊伍建設是關係學校發展的決定因素。為此,我們始終把構建一支政治思想堅定、道德品質高尚、業務能力過硬、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作為學校的奠基工程來抓。我校一直堅持多層次,多渠道的崗位培訓制度,對教師進行國語、現代技術教育、學科水平培訓等培訓,要求每個教師都能勝任從起始年級到畢業班的循環教學工作;採用多種扶助措施,引導教師成為“學者型”、“研究型”教師。學校還對新上崗教師實行“學徒制”,促進青年教師加速成長。

改革的是課堂,成長的是教師,受益的是學生。近幾年來,分別有鍾慕堯、陽光、高可夫同學分別在奧林匹克物理、生物競賽中獲國家級、省級一、二、三等獎以及石同享、羅旻昊、伍雅萍、唐燦輝、何石堅等十餘名同學則分別在的物理奧賽、數學聯賽、生物奧賽中榮獲國家級、省級等相關獎項。此外,石舜芝、鄧碧良同學則在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二等獎。

特別是自恢復聯考制度,學校為各級各類高等院校輸送了5000餘名優秀人才,有50餘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浙大、復旦等著名院校。從這裡走出了北大、清華優秀學子劉超強、肖全勝以及楊帥。走出了全縣理科、文科狀元曾徵丹和陳媛媛二位同學,還走出了的理科狀元鍾慕堯和理科狀元岳玉梅同學。

尤其是聯考上線人數一年一個台階,本科上線人數由的187人增至的510人。特別是在的聯考和首次舉行的省級學業水平考試中,我校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我校一舉囊括全縣理科前3名,600分以上高分人數占全縣總數的60%,位居全市前列;岳玉梅同學以634分勇奪全縣理科狀元;本一、本二上線人數完成縣教育局下達聯考指標的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