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大膽創新,勇於開拓,不斷提高辦學品位

在學校工作中,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的素質,教師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就是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它是教師成長的一隻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訓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校在借鑑外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開展兩項工作的匯報。

一、我校開展校本教研的幾種做法

(一)、加快課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為此我校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學校的中心工作來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是堅持以輔差培優的方式,培養年輕教師;堅持“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思路,激活課堂。始終立足課堂、放眼課外、最佳化教法、滲透創新、深化教改,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每個老師自命課題,上“誘思探究”研究課,將誘思探究理論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此課堂教學大賽中,湧現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紮實的骨幹教師。二是結合課改,加強教研活動。利用高一課改的有利時機,教研室每月召開二次研討會,加強了大教研活動,各教研組開展了學科周活動;同時又派出許多教師到外校聽課學習;我們與山東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結對子,邀請了佳木斯一中校長到我校講學,淄博三中為我校贈書,派部分教師到鄭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參加全國“誘思探究”研討會,並在我校成立了“誘思探究”理論學習小組,有效的推動了我校教科研活動的開展。許多教師的論文已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受到好評。三是狠抓高三、初三的教學工作,積極組織各類競賽活動,為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夯實了基礎。面對高中考,我校採取高三月考、聯考,聯考、中考直通車輔導;專題講座、專題研討,抓特徵,找差距;請有經驗的教師到我校進行專題講座等形式,聯考升學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興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準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教科研工作則堪稱這條生命線上不可或缺的源頭活水。為了保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勢地位,在老師中牢固樹立科研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蹤前沿知識的能力,整體提升教育教學水準。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以剛啟動的高中課程改革為動力,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結合本校教學實踐,深入探討“誘思探究教學論”這一課題。校領導結合“課改”學習,組織教師努力探索,提倡精導巧練,最佳化教學過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現實要求,也是時代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挑戰。素質教育呼喚著高素質的教師,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領導更加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認真實施“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繼續教育工程”。開學初,學校公布了《骨幹教師評聘條例》,將一批事業心強、業務精、教學效果好的把關教師評為學校骨幹教師,此舉極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師的敬業奮進的士氣和為教育事業拼搏的熱情。“青藍工程”是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工程,只有青年教師接上班,學校工作才有後勁,教育、教學才能持續發展。為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素質,學校採取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方式,著重在組織教學能力、管理能力、課堂教學經驗方面給予青年教師指導、幫助,給青年教師壓擔子,並定期組織全校公開課、觀摩課、實驗課等,儘可能多地提供學習機會,力求給青年教師以最廣闊的提高素質及發揮才能的空間,有許多青年教師成為校、區級骨幹教師,還有不少青年教師成為區科研課題組的成員。

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師群體素質,又能提高辦學品位,豐富了辦學內涵,通過教育教學的不斷研討,我們欣喜地看到,老師的角色、教學方式、創新精神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為___中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學校調整教科研體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導處為龍頭、各教研組為基本單位、各教學班為教改基地的實驗體系。實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內容

一是針對課改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二是通過聽課交流、聽課指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三是根據學校提出的年度研究主題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