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長先進事跡材料

曾憲美同志,男,現年55歲,1978年7月參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XX年8月任潘口中學分管後勤工作副校長。

花開花謝,春去冬來。不知不覺間,在潘口中學這片熱土上,他已辛勤耕耘了幾十個年頭。“春風得意馬蹄疾,老牛拉車路艱辛”,他是後者,肩挑重擔,默默前行,追尋著 “真誠為校”的不變信念,在艱辛與執著中一路走來。多年來,在校黨總支的正確領導和同志們的熱情幫助下,他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方針,堅持為教學服務、為教職工服務的方向,團結帶領後勤工作人員努力做好後勤服務保障工作,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模範黨員。他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度的敬業精神和熱誠的工作態度,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得到學校師生的充分認可。

一、廉潔自律,忘我工作。

說曾憲美是一位鬥士、一個歌者不為過,因為平凡的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愛校如愛家、愛崗如愛命、愛生如愛子,這中間雖然有快樂有收穫,但更多的是辛酸和付出,多少次面臨困境他卻不退縮不放棄,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硬是憑藉他獨特的睿智、頑強的毅力、無私的奉獻和大膽的創新劈波斬浪、克難奮進,在平凡的基層工作崗位上連續取得不平凡的業績。

他雖年過半百,身患高心壓、心臟病達十餘年,曾在工作崗位上突發腦溢血住進縣醫院,出院後沒休息一天就走上崗位,仍然不減當年的工作緊迫感和責任心,處處事事以身作則。每天清晨,當人們還在酣睡中,他已早早來到了學校,晚上,當人們已圍坐在電視機前時,他還在孜孜不倦的工作,有時甚至熬到深夜十一二點,當天事情不做完不下班;節假日、雙休日,只要有需要,他準會拋開手頭的一切甚至是拔掉手上的針頭,火速趕到學校,妻子患有心臟病、冠心病他卻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料,同事們便送他一個外號“工作狂”。由於長時間的過度工作,頸椎病、胃病等疾病也都紛紛纏上他,他卻說:“我站在後勤這個崗位,就決定了我乾工作的一切初衷都是為了學校,無論我怎樣,只要學校能平安能發展,我就無怨無悔。”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學校有事,只要師生需要,他總是隨叫隨到,他的時間表上從來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沒有節假日。

作為分管財務和後勤工作的副校長,雖說不上日理萬機,卻也是雜務纏身,千頭萬緒。為做好學校各項後勤保障工作,為抓好各項工程改造、抓好學生食堂、教職工食堂飯菜質量,為了迎接一個又一個檢查,總有做不完的工,忙不完的事。但他從未討價還價,從未在職工面前怨天尤人,而是主動深入一線為學校排憂解難,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為學校和諧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廁所管道堵塞,他不怕苦、不怕髒親自疏通,門窗損壞、小修小補他都親自動手,麻將不摸,菸酒不沾,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他時常跟人講,他是後勤工作的管理者,也是後勤工作人員的領頭雁、老大哥,他要給身邊的人做好表率、當好榜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帶動他們、感動他們、促進他們,讓他們都認識到,後勤崗也是崗,雖然瑣碎,而且往往還得不到別人的理解,但只要樹立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熱忱服務的信念,用個人真心的付出竭誠為全校師生服務,這個崗就會是一個奉獻的崗、一個服務的崗、一個出色的崗、一個誰都可能伸大拇指的崗!

二、廉潔奉公,真誠為校

作為具體分管學校後勤工作的校級領導,涉及的人、財、物相當多,特別是在基建、大宗物品採購等方面,要和很多商家打交道,面對這塊“大肥肉”,一不小心就會有失足的危險。因此,在平時他相當重視廉政理論的學習,常念“緊箍咒”,早打“預防針”,勤注“防腐劑”;嚴把“權力關”,“金錢關”,“親情關”,形成“反腐倡廉從我做起”和“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己人”的良好局面。工作中時刻提醒自己在其位而謀其政,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蕩蕩做事,扎紮實實工作,兢兢業業從教,為學校的發展而真誠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為了多渠道增收節支,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差,經費十分緊張等多種因素,認真分析,廢出食堂承包經營制,改為學校統一管理運行的體制從制度入手,先後建立健全了《後勤人員管理責任制》,物品採購,倉儲保管,財務管理,帳目公示公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的遏制了各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漏洞,極大地調動了後勤全體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及工作責任感,消除了前勤教師對後勤人員在採購、物價等多方面的猜疑,使學校教職工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更加透明公開。制度的健全,使後勤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對後勤人員實行嚴格管理、規範管理,使後勤工作服務質量大大提高。

他堅持民主議事制度,認真開展好校務公開工作,把學校和自己的工作置於陽光之下,自覺接受民眾監督。多年來,他所分管的基建、大宗物品採購等都經過教代會民主決定並公之於眾,嚴格按照政府採購制度進行物品採購。對採購額度較大的堅持“同質比價,同價比優,同優比服務”的原則進行。工作中他厲行節約,自覺爭當勤儉辦學的先鋒,當好學校的“管家婆”。在物品採購中,為了替學校儘可能多地省下一分錢,他不惜與商家磨嘴皮,討價還價,他還經常教育師生員工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加強管理,制止鋪張浪費行為,最大限度的為學校節約開支,讓學校有限的經費用到點子上、刀刃上,教職工福利有了改善,極大的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為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