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黨員事跡材料範文4篇

***,**市**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從事教育工作30年,無論是做教師還是做副書記,都以自己的模範行為詮釋著教育的內涵,實踐著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特別是擔任*中副書記以來,更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得到上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學校教師的廣泛好評。

一、思想教育工作

1、教師培養。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帶領全體教職工認真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先後對全體幹部教工培訓15次,培訓的課題分別是:《課堂環境與教學效果》、《教師著裝與教學效果》、《學校教育問題探究》、《怎樣對學生實行激勵教育》、《班級管理的方法與策略》,有力地提升了教師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質。

2、學生素質培養。三年來,為歷屆七年級、八年級總計53個班級、3800餘名學生進行了學習方法系列講座,題目分別是《科學而高效的學習,提高生活質量與學業成績》、《優秀學生應具備的10種學習習慣》、《顛覆傳統、快速提高》、《怎樣科學用腦》等,收到良好效果。

3、親職教育和家長學校建設。*書記自進入學校以來,一直負責我校的家長學校建設,三年來,共為學生家長舉辦親職教育講座11場,題目分別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激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親職教育的方法》等,並聘請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金雪、國家關工委專家王靜波等來我校做《激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等專場講座,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二、作風建設工作

1、主持制定了《**市**中學關於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方案》和《**市**中學關於深入開展“全面對標、認責承諾、奪旗爭星”活動的實施方案》,並配合***書記在全校大張旗鼓的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用新的作風、強的作風、硬的作風推動改革創新,推動常規教育,推動學校發展。

2、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名教育戰線的黨員領導幹部,黨賦予的職責就是搞好教育管理工作,決不能因貪圖一己私利而玷污黨員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帶頭重黨性講品行,重原則講風格,重自律講廉潔,重奉獻講垂範,重製度講和諧,做到一切言行圍繞學校的發展與和諧、服務學校的發展與和諧,使自己真正成為“身體力行、雷厲風行、修身潔行”的幹部。

3、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在協調學校內外各種關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進了領導班子的團結一心和相互配合,使學校的後繼發展更有推動力。

三、黨員隊伍建設

1、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嚴格執行黨支部議事制度。大力弘揚黨員隊伍中黨性強、作風正的先進事跡、先進人物,對黨員隊伍嚴格管理,嚴格組織生活。積極開展黨員教育工作,先後找優秀教師談話35人次,和黨員談話31人次,解決了部分教職工身上存在的一些思想問題。

2、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和新黨員的考察培養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三年來,在嚴格考察和培養的基礎上,嚴格按照黨章規定,共發展黨員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名,壯大了組織力量。

3、認真執行黨建工作的各項制度,協同***書記制訂了黨建工作長期規劃和分階段目標,建立健全了“黨員責任區制度”、“發展黨員的工作制度”、“聽取民眾建議的座談會制度”、“幹部廉潔自律制度”,“黨員幹部護校值日制度”等工作制度。同時,切實加大民眾監督力度,重視檢查反饋,效果良好。

憑著對學校的熱愛,憑著對事業的忠心,對工作的忠誠,對師生的負責,一直以來他抱著“再苦不能苦別人,再累自己先累”的信念盡職盡責,盡心盡力,苦苦撐起學校黨支部建設、家長學校建設、教職工思想執政建設這3塊比泰山還重的巨石,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高效發展。

村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先進黨員事跡材料範文(2) | 返回目錄

工作崗位上嚴謹求實,始終如一,兢兢業業,較好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日常生活中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艱苦樸素,以身作則,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政治學習上勤奮刻苦,認真細緻,努力豐富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受到全村幹部、黨員、民眾的普遍好評,他就是一名我村普通的村務工作人員夏本平。

夏本平,男,1972年3月出生。中專學歷,東湖村東風村民組村民,1989年畢業於馬鞍山市第二高級房屋建築專業學校。1990年—1999年分配到佳山建安公司工作,時為建築和企業管理。XX年—XX年因企業改制,外出打工,先後在佳山鄉建設辦、市二建四處、市科建監理公司就職,主要從事工程管理,於XX年東湖村土地征遷拉開開發建設序幕,應邀回村工作至今。

一、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黨員形象

在日常生活和平時的工作中,夏本平同志堅持不懈的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自己工作,黨的一系列理論來豐富自己的政治頭腦、牢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時時刻刻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聽以組織及領導安排,按照黨章的規定履行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決定,以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勉勵自己,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積極完成村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在與同事及民眾、村民相處時,是以“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的心態對待每個人,對人熱情主動,樂於幫助,從不計較得失。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感召周圍及身邊的同志,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自己身上真正體現。

二、勇於開拓創新,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XX年,隨著馬鞍山市城市發展“東擴南進”,開發建設浪潮湧到了東湖村這片熱土,夏本平同志在本村多位專業人員中,以最良好表現應招回村工作。作為四處漂泊打工的人,他深知自己專業知識不精,基層工作經驗不足,從那一刻起,他更加注重學習經驗的積累,積極為村民工程管理辦實事,立志好好工作,為家鄉經濟建設奉獻自己應有的能力,努力學習專業技能,認真工作,更好的方便了村民因失地承建一些基礎設施附屬之類的工程施工。

XX年,為了配合村兩委工作,解決因征遷失地農民就業,以夏本平為負責,成立了東輝物業公司。第二年,又承擔起了東湖再就業基地開發建設。XX年,東湖村村部建設,文化廣場的建設,通過他的專業知識和積極認真工作。目前,各項基建工作圓滿完工,東湖村以斬新的面貌和姿態展現在全村人員眼中。

三、勇擔黨建,協助配合村務其它事情

夏本平不是村領導班子成員,但他自願承擔了東湖村黨建資料整理歸檔工作。特別是今年,全國第十次衛片拆違整治,加之我村幾個征遷項目,書記的工作一心撲到上面去了。很少時間過問黨建工作,此項大量的黨建工作擔子壓在了夏本平肩上,由於他的謙虛、謹慎、認真、黨建工作按照佳山鄉委和東湖村總支要求有序地開展著。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黨員的培訓和發展,黨費收繳工作,黨員民主評議,公開承諾,老年教育,關心下一代工作等等。在他本職工作和勇擔黨建的同時,只要村務其他工作,積極協助配合,他說:“我是黨員,好比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他那樸實的話語,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一名普通黨員的要求演繹著一段人生真義。

工作是普通而又平凡,但他的工作成績是不平凡的,他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他把他應該做的工作儘可能做到“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的共產黨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些工作和努力,在新時期下,離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和要求還遠遠不夠。為此,在今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堅信他會更進一步加強學習,嚴於律已,時刻牢記黨的教導,繼續努力,為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共產黨員而不懈努力奮鬥。

一位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先進黨員事跡材料範文(3) | 返回目錄

年,全國著名女勞模呂玉蘭的故里——河北省臨西縣東留善固村,迎來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棄省城舒適優越的生活環境,一頭扎進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紮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先後33次來到這裡,駐村300多天;這五年,他為東留善固這座村莊注入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的騰飛抹上了濃重的一筆;這五年,他和東留善固的父老鄉親結下了濃濃的鄉情,成了這裡地地道道的東留善固人

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農民,心裡覺得沒著沒落兒的。

——她,和農民有著割捨不了的深深情緣

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鋪蓋,隻身一人不聲不響地離開了繁華的省會城市,來到了夢裡牽掛、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東留善固村。

雖然是悄無聲息,但還是驚動了他過去許多老戰友。許多人問他,東留善固給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勸他,都啥年代了,還去革命,該歇歇了!

對這位村里地里到處亂轉的老人,一開始村民們也感到好奇:老張這次來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勞碌了大半輩子,好容易離休在家了,就不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卻說,我這人大半輩子抓農村工作,也沒啥愛好,就是愛和農民打交道。農村,空氣好,民風醇,人厚道,有活兒乾!

農民就像家裡的暖水瓶,外邊涼,裡邊熱。我跟農民有感情。退下來想踏踏實實地給老百姓辦點事兒正是這發自內心的樸實想法,使他的心與農民緊緊地貼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他晚年餘熱獻給了他心愛的農村,獻給了他深愛的農民。

今年已是74歲高齡的她,19456月參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書記、衡水地區行署專員、省人大常委、省工經聯主席等職。1998年省委批准他離休,為革命事業勞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時了下來,離開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覺得沒了著落。早在197510月至19869月,她在邢台地區工作了整整11年,期間曾多次到東留善固村里調研指導工作。離休後,他放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棄了許多兼職,甚至連自己家鄉的村莊聘他,他都拒絕了。滿懷濃濃的玉蘭情結,揣著對老百姓的愛心,帶著對東留善固的縷縷鄉情,以及對新一任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的希冀與信任,522日,她正式受聘為東留善固村顧問。

 東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鄉,說實在的,我真放不下這裡啊——”

來到東留善固,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知道他歷來艱苦樸素,於是就在村裡的小食堂安排了簡單的午餐,四菜一湯。沒想到,她老人卻一臉嚴肅,我第一次來,你們把我當客人,上了這么東西,吃不了都浪費掉了,從下頓開始,以後每次只要兩個小菜,鄉親吃啥我吃啥。記住,我是給咱村幫忙來了,不是添亂來了。雖然條件好了,但不能壞了艱苦奮鬥的規矩。

有一次,說到做到的她讓呂廷祥栽了面子。呂廷祥考慮到老人日夜為村里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臉曬黑了,人也瘦了,實在過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個菜來,沒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氣上來了:撤下一個菜,留到下頓吃。不撤,就罷飯!平時有淚不輕彈的硬朗漢子呂廷祥流淚了:您是打心眼裡幫俺啊,叫鄉親們的心裡咋能過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愛著這片土地,他把滿腔心血傾灑在了東留善固。每次來,他都把日程排得滿滿當當的:搞規劃、上黨課、去學校、和村幹部風裡雨里一塊兒跑項目……他老伴說:老張把家都忘了,就連說夢話也是東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駐村,他都是兩個簡單的小菜,住著最簡單的農家院落,他用真誠的樸實打動著身邊的每位同志。許多次呂廷祥背著她和村幹部悄悄合計:老人都這么大歲數了還為咱村的事操勞,多少給老人一點報酬,也算是鄉親們一片心意。但這片好心都被老人毫無情面地一次次拒絕了。靠工資收入生活滿過得去,錢是身外之物,到東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還可以,幫助你們出出主意,噹噹參謀,能使東留善固人富起來,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老人心裡裝的是東留善固的現在和未來,為讓百姓的日子有奔頭,他把心都掏給了鄉親。

——村幹部稱他是俺村第三次創業的總設計師

年一個酷熱的夏夜,勞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進入了夢鄉。然而,她老人仍戴著老花鏡對《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斟句酌。這已是他修訂過的第五稿了。就是這本薄薄的章程,飽含著他五個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東留善固如何實現以法治村,這是她和村幹部們一起探索的一個新課題。這村原有的一本《規範化管理章程》,還是1995年他擔任省八屆人大常委時參與制訂的。可季節變了要換衣裳,形勢變了要換思想,原有的章程顯然已經落伍了。於是東留善固的新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腳。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戶,細聽每一位村民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的所需所願。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給鄉親們聽,看他們還有啥意見。為了使章程更加嚴謹規範,她老人又分別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設研究會和臨西縣人大,請求有關專業部門從法律、政策上把關。經過五個多月的反覆醞釀,舊章程重新更名為《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條,上合國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幹,啥事不能幹,一翻小本本心裡就有數了。這是俺們村的小憲法啊!村民們這樣評價。

摸透了村情和鄉親們的意願,她老人協助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展開了推動政治經濟發展的全方位攻略。為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每次來東留善固,上黨課成了他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只要她老人駐村上黨課,晚上村委會的辦公室里就擠滿了黨員,就連七、八十歲的老黨員只要聽說上黨課了,也讓兒孫攙扶著去,說啥也捨不得拉下一課。常常是從晚上8點講到夜裡12點,沒有一人離開,惟恐灌不進耳朵。一些老黨員說,老張講的黨課通俗易懂,像重錘敲鼓心啊。如今,東留善固村的80多名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裡有啥難事急事,黨員都是搶著上。村民們說,黨員就是黨員,要不村里為啥有這么多年輕人爭著要做黨的人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作為全國勞模的老支書呂玉蘭,至今深深受到東留善固村民的愛戴,在她身上體現出的艱苦奮鬥、戰天鬥地、堅持走集體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們的頭腦中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許多村民不好意思搞個體經濟,怕給玉蘭丟臉抹黑,傳統觀念使這個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發展個體經濟,讓百姓鼓起錢袋子,不是給玉蘭丟臉,而是給玉蘭掙面子!她老人的話振聾發聵。他親自率領村主要幹部到個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外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並把該村經濟發展思想和措施歸納為抓住集體、放開個體、多業並舉,共同富裕。就是這四句話讓村民們的心裡敞亮了,顧慮打消了。觀念變、天地寬。放開了思想的東留善固人也放開了手腳。這一年,村里個體運輸從起初的三家兩戶,發展到200多人參與的運輸市場;棉紡作坊聯合生產,已經發展到300多家;軸承加工業也如星星之火漸漸燎原;個體經濟占據了該村的大半江山。

抓個體不放集體,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滿。1999年,玉蘭酒廠一度陷入困境。當得知衡水老白乾酒業集團老總是邢台縣人時,她老人發揮他曾經在衡水工作過的優勢,帶領技術工人來到老白乾酒業的廠房取經學習,發展了新的生產線。還把技術廠長請來手把手地教。如今,玉蘭酒廠已發展成為該村具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的支柱企業。

為加快東留善固的發展,她到省林業廳、農業廳請專家,幫助村里引進技術和品種,對萬畝果園進行嫁接、改造。規劃利用三年時間,讓東留善固成為冀南平原最綠的地方,發展生態旅遊。他還帶領村幹部進京津、下溫州招商引資,上項目、辦企業。春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然而,去年臘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幹部卻在趕往溫州的路上。因為,只有在過年這幾天,溫州的老闆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談的最好時機。大年的三十、初一、初二,他們馬不停蹄,洽談會開了一個又一個,溫州老闆也一次一次被感動,就沖這股勁兒,不和你們合作跟誰合作?就這樣,合作項目順利談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匆趕回家中和妻兒團圓。這時,他已經累得走不了路了。

隨著村辦企業水泥廠、紡紗廠的興建,電力資源的緊缺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電力告急的現狀,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邁,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關係,跑省進廳,終於要來了3.5變電站的指標,一方面村里勒緊褲腰帶籌集三百萬元的建設資金。指標要來了,老人卻病倒了,他在病中高興地對黨總支書記呂廷祥說你們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電力部門變了卦,眼看著指標就要泡湯。但老人尚在病中,擾他又於心何安。廷祥書記正急火攻心的時候,她老人關心地打來電話問他變電站建得如何了,呂廷祥這才吞吞吐吐地把實話說出來。老人二話沒有,托著帶病的身體,去和有關省領導聯繫,當聽說主管領導正在外地開會,他們就直奔會場。省領導被他們這種執著的精神打動了,當即拍板進行協調。

如今,村變電站如期開工,轟隆隆地機器轉了起來,白白的棉花飛揚著村民們的感激,一寸寸白紗綻放著產業婦女們美麗的笑臉,飛馳的水泥線上滾動著辛勤與汗水換來的財源,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裡安家落戶……

這些年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態勢成為了該村經濟成長的一大亮點,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是前40年總投資的兩倍。在此基礎上,他們又謀劃了新一輪經濟騰飛的藍圖,開始了三次創業,一批又一批農民改變了角色,打開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門,東留善固村的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全面提速階段。

他不要東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貼了那么多,他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們的眼裡,她就是這樣一位親民愛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產黨人

聽說要採訪她老人,玉蘭中學的幾名教師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村委會辦公室,向我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老人辦教育的事兒。東留善固村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2300多名村民,直到年還沒有一所完整的中學。村裡的孩子們,有的到十幾里外的鄰村或鎮裡上中學,有的則由於多種原因停學或輟學,過早地承擔了家務農活兒。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輩輩窮啊!她老人下決心要在村里建起一所屬於東留善固自己的村辦中學。

缺少資金,她老人帶頭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了300元;老師沒有備課本,學生缺少作業本,他還將自己出版專著剩下的紙訂成作業本、筆記本,送給了教職員工和同學們。呂廷祥書記得知此事後,立即在每個本子的扉頁上寫下祝你成才——她贈幾個大。九個閃閃大熠熠生輝,那分明是老人火紅的愛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師們在座談中不經意地了解到,鎮上已經欠發了教師7個月的工資。7個月啊,眼看著教師精神不振,學生寥寥無幾,玉蘭學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話沒說,立即來到村里和呂廷祥等村幹部一起商議決定由村集體貸款2.8萬元支付了教師的工資,穩定了教師的情緒。

她老人慷慨解囊辦教育的事傳到縣領導那裡,縣裡當即協調了資金和師資問題。村投資250萬元蓋起了多平方米教學樓,學校已發展成為15個教學班,600多名在校學生,30多名教員的普通中學。

年,市委常委、秘書長王離湘,副市長郭俊苓和廣大教師、學生一道過了一個快樂的教師節。在發言中,她老人滿懷深情地提出力爭把玉蘭學校辦成臨西第一,邢台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標。如今新的玉蘭學校為了適應農村經濟的特點,提出了“3+1”教育教學新方針,也就是說中學畢業後,可以選擇再加一年的職業技能學習,就取得國中、職業兩個證書,為農村培養了諸多實用人才。

她老人的執著與愛心也深深感動著教師、學生和鄉親們。他們也都把老人當作親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學生們用張爺爺送給他們的作業本畫上了一幅東留善固的村景送給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輕教師在這裡安下了心;體弱多病長年在家休養的老教師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重新登上了講台;鄉親們有的從自家果樹上摘下一捧紅棗也忘不了給他送去,讓老人嘗嘗鮮兒

她老人人在東留善固,心也融入了東留善固,他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他把家裡的大圓桌送給村裡的食堂,還把裝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辦企業,就連省高速公路更新下來的萬年青,他也讓村里用大車拉來美化街道。他把村裡的老年人看作功臣,關愛有嘉。每次來村他都會去看望年邁的老人,他組織村民每年春秋兩季舉行曬被評孝比賽;讓村老年協會給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5元零用錢;給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送生日蛋糕;·重陽節,組織老人坐上小臥車到搖鞍鎮參觀波爾山羊,樂得老人們合不攏嘴。還請醫德高尚的大夫給老年人檢查身體。老人們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親兄弟。幾天不見,就想他……

如今富起來的東留善固,村里條條都是筆直寬闊的水泥路,路邊的小樹苗鬱鬱蔥蔥,村民們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圍起院牆的平房之外,還有不少兩層小樓;村辦工廠一排開,校園裡抑揚頓挫的讀書聲響徹莊園的上空,村落間的深井冒著汩汩清泉,3.5伏變電站遙相呼應……東留善固展示著中國農村生態、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對未來,她老人和以呂廷祥為書記的黨總支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滿了無比的信心,勾畫了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生活現代化、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合諧村莊的全新藍圖。他們決定建一座玉蘭公園,以玉蘭精神為核心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將於331日,在呂玉蘭逝世13周年時對外開放;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更新果樹品種,增加效益;把玉蘭酒廠的牌子做大做響。一輛輛穿梭往來的運輸車,一團團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經濟效益良好的果林,無不訴說著她老人以及東留善固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先進黨員事跡材料範文(4) | 返回目錄

XX年,全國著名女勞模呂玉蘭的故里——河北省臨西縣東留善固村,迎來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棄省城舒適優越的生活環境,一頭扎進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紮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先後33次來到這裡,駐村300多天;這五年,他為東留善固這座村莊注入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的騰飛抹上了濃重的一筆;這五年,他和東留善固的父老鄉親結下了濃濃的鄉情,成了這裡地地道道的“東留善固人”。

“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農民,心裡覺得沒著沒落兒的。”

——她,和農民有著割捨不了的深深情緣

XX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鋪蓋,隻身一人不聲不響地離開了繁華的省會城市,來到了夢裡牽掛、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東留善固村。

雖然是悄無聲息,但還是“驚動”了他過去許多老戰友。許多人問他,“東留善固給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勸他,“都啥年代了,還去‘革命’,該歇歇了!”

對這位村里地里到處“亂轉”的老人,一開始村民們也感到好奇:“老張這次來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勞碌了大半輩子,好容易離休在家了,就不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卻說,“我這人大半輩子抓農村工作,也沒啥愛好,就是愛和農民打交道。農村,空氣好,民風醇,人厚道,有活兒乾!”

“農民就像家裡的暖水瓶,外邊涼,裡邊熱。我跟農民有感情。退下來想踏踏實實地給老百姓辦點事兒”正是這發自內心的樸實想法,使他的心與農民緊緊地貼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他晚年“餘熱”獻給了他心愛的農村,獻給了他深愛的農民。

今年已是74歲高齡的她,1945年6月參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書記、衡水地區行署專員、省人大常委、省工經聯主席等職。1998年省委批准他離休,為革命事業勞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時“閒”了下來,離開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覺得沒了著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台地區工作了整整XX年,期間曾多次到東留善固村里調研指導工作。離休後,他放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棄了許多兼職,甚至連自己家鄉的村莊聘他,他都拒絕了。滿懷濃濃的玉蘭情結,揣著對老百姓的愛心,帶著對東留善固的縷縷鄉情,以及對新一任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的希冀與信任,XX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為東留善固村顧問。

“東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鄉,說實在的,我真放不下這裡啊——”

來到東留善固,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知道他歷來艱苦樸素,於是就在村裡的小食堂安排了簡單的午餐,四菜一湯。沒想到,她老人卻一臉嚴肅,“我第一次來,你們把我當客人,上了這么東西,吃不了都浪費掉了,從下頓開始,以後每次只要兩個小菜,鄉親吃啥我吃啥。記住,我是給咱村幫忙來了,不是添亂來了。雖然條件好了,但不能壞了艱苦奮鬥的規矩。”

有一次,說到做到的她讓呂廷祥栽了面子。呂廷祥考慮到老人日夜為村里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臉曬黑了,人也瘦了,實在過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個菜來,沒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氣上來了:“撤下一個菜,留到下頓吃。不撤,就罷飯!”平時有淚不輕彈的硬朗漢子呂廷祥流淚了:“您是打心眼裡幫俺啊,叫鄉親們的心裡咋能過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愛著這片土地,他把滿腔心血傾灑在了東留善固。每次來,他都把日程排得滿滿當當的:搞規劃、上黨課、去學校、和村幹部風裡雨里一塊兒跑項目……他老伴說:“老張把家都忘了,就連說夢話也是東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駐村,他都是兩個簡單的小菜,住著最簡單的農家院落,他用真誠的樸實打動著身邊的每位同志。許多次呂廷祥背著她和村幹部悄悄合計:“老人都這么大歲數了還為咱村的事操勞,多少給老人一點報酬,也算是鄉親們一片心意。”但這片“好心”都被老人毫無情面地一次次拒絕了。“靠工資收入生活滿過得去,錢是身外之物,到東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還可以,幫助你們出出主意,噹噹參謀,能使東留善固人富起來,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老人心裡裝的是東留善固的現在和未來,為讓百姓的日子有奔頭,他把心都掏給了鄉親。”

——村幹部稱他是“俺村第三次創業的總設計師”

XX年一個酷熱的夏夜,勞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進入了夢鄉。然而,她老人仍戴著老花鏡對《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斟句酌。這已是他修訂過的第五稿了。就是這本薄薄的章程,飽含著他五個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東留善固如何實現以法治村,這是她和村幹部們一起探索的一個新課題。這村原有的一本《規範化管理章程》,還是1995年他擔任省八屆人大常委時參與制訂的。可季節變了要換衣裳,形勢變了要換思想,原有的章程顯然已經落伍了。於是“修”東留善固的新“憲”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腳”。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戶,細聽每一位村民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的所需所願。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給鄉親們聽,看他們還有啥意見。為了使章程更加嚴謹規範,她老人又分別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設研究會和臨西縣人大,請求有關專業部門從法律、政策上把關。經過五個多月的反覆醞釀,舊章程重新更名為《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條,上合國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幹,啥事不能幹,一翻小本本心裡就有數了。這是俺們村的‘小憲法’啊!”村民們這樣評價。

摸透了村情和鄉親們的意願,她老人協助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展開了推動政治經濟發展的全方位攻略。為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每次來東留善固,上黨課成了他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只要她老人駐村上黨課,晚上村委會的辦公室里就擠滿了黨員,就連七、八十歲的老黨員只要聽說上黨課了,也讓兒孫攙扶著去,說啥也捨不得拉下一課。常常是從晚上8點講到夜裡12點,沒有一人離開,惟恐灌不進耳朵。一些老黨員說,“老張講的黨課通俗易懂,像重錘敲鼓心啊。”如今,東留善固村的80多名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裡有啥難事急事,黨員都是搶著上。村民們說,“黨員就是黨員,要不村里為啥有這么多年輕人爭著要做黨的人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作為全國勞模的老支書呂玉蘭,至今深深受到東留善固村民的愛戴,在她身上體現出的艱苦奮鬥、戰天鬥地、堅持走集體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們的頭腦中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許多村民不好意思搞個體經濟,怕給玉蘭丟臉抹黑,傳統觀念使這個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發展個體經濟,讓百姓鼓起錢袋子,不是給玉蘭丟臉,而是給玉蘭掙面子!”她老人的話振聾發聵。他親自率領村主要幹部到個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外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並把該村經濟發展思想和措施歸納為“抓住集體、放開個體、多業並舉,共同富裕”。就是這四句話讓村民們的心裡敞亮了,顧慮打消了。觀念變、天地寬。放開了思想的東留善固人也放開了手腳。這一年,村里個體運輸從起初的三家兩戶,發展到200多人參與的運輸市場;棉紡作坊聯合生產,已經發展到300多家;軸承加工業也如星星之火漸漸燎原;個體經濟占據了該村的大半江山。

抓個體不放集體,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滿。1999年,玉蘭酒廠一度陷入困境。當得知衡水老白乾酒業集團老總是邢台縣人時,她老人發揮他曾經在衡水工作過的優勢,帶領技術工人來到老白乾酒業的廠房取經學習,發展了新的生產線。還把技術廠長請來手把手地教。如今,玉蘭酒廠已發展成為該村具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的支柱企業。

為加快東留善固的發展,她到省林業廳、農業廳請專家,幫助村里引進技術和品種,對萬畝果園進行嫁接、改造。規劃利用三年時間,讓東留善固成為冀南平原最綠的地方,發展生態旅遊。他還帶領村幹部進京津、下溫州招商引資,上項目、辦企業。春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然而,去年臘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幹部卻在趕往溫州的路上。因為,只有在過年這幾天,溫州的老闆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談的最好時機。大年的三十、初一、初二,他們馬不停蹄,洽談會開了一個又一個,溫州老闆也一次一次被感動,“就沖這股勁兒,不和你們合作跟誰合作?”就這樣,合作項目順利談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匆趕回家中和妻兒團圓。這時,他已經累得走不了路了。

隨著村辦企業水泥廠、紡紗廠的興建,電力資源的緊缺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電力告急的現狀,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邁,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關係,跑省進廳,終於要來了3.5變電站的指標,一方面村里勒緊褲腰帶籌集三百萬元的建設資金。指標要來了,老人卻病倒了,他在病中高興地對黨總支書記呂廷祥說“你們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電力部門變了卦,眼看著指標就要泡湯。但老人尚在病中,擾他又於心何安。廷祥書記正急火攻心的時候,她老人關心地打來電話問他變電站建得如何了,呂廷祥這才吞吞吐吐地把實話說出來。老人二話沒有,托著帶病的身體,去和有關省領導聯繫,當聽說主管領導正在外地開會,他們就直奔會場。省領導被他們這種執著的精神打動了,當即拍板進行協調。

如今,村變電站如期開工,轟隆隆地機器轉了起來,白白的棉花飛揚著村民們的感激,一寸寸白紗綻放著產業婦女們美麗的笑臉,飛馳的水泥線上滾動著辛勤與汗水換來的財源,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裡安家落戶……

這些年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態勢成為了該村經濟成長的一大亮點,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是前40年總投資的兩倍。在此基礎上,他們又謀劃了新一輪經濟騰飛的藍圖,開始了“三次創業”,一批又一批農民改變了角色,打開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門,東留善固村的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全面提速階段。

“他不要東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貼了那么多,他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們的眼裡,她就是這樣一位親民愛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產黨人

聽說要採訪她老人,玉蘭中學的幾名教師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村委會辦公室,向我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老人辦教育的事兒。東留善固村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有2300多名村民,直到XX年還沒有一所完整的中學。村裡的孩子們,有的到十幾里外的鄰村或鎮裡上中學,有的則由於多種原因停學或輟學,過早地承擔了家務農活兒。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窮’輩輩窮啊!”她老人下決心要在村里建起一所屬於東留善固自己的村辦中學。

缺少資金,她老人帶頭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了300元;老師沒有備課本,學生缺少作業本,他還將自己出版專著剩下的紙訂成作業本、筆記本,送給了教職員工和同學們。呂廷祥書記得知此事後,立即在每個本子的扉頁上寫下“祝你成才——她贈”幾個大。九個閃閃大熠熠生輝,那分明是老人火紅的愛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師們在座談中不經意地了解到,鎮上已經欠發了教師7個月的工資。7個月啊,眼看著教師精神不振,學生寥寥無幾,玉蘭學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話沒說,立即來到村里和呂廷祥等村幹部一起商議決定由村集體貸款2.8萬元支付了教師的工資,穩定了教師的情緒。

她老人慷慨解囊辦教育的事傳到縣領導那裡,縣裡當即協調了資金和師資問題。村投資250萬元蓋起了XX多平方米教學樓,學校已發展成為15個教學班,600多名在校學生,30多名教員的普通中學。

XX年,市委常委、秘書長王離湘,副市長郭俊苓和廣大教師、學生一道過了一個快樂的教師節。在發言中,她老人滿懷深情地提出力爭把玉蘭學校辦成“臨西第一,邢台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標。如今新的玉蘭學校為了適應農村經濟的特點,提出了“3+1”教育教學新方針,也就是說中學畢業後,可以選擇再加一年的職業技能學習,就取得國中、職業兩個證書,為農村培養了諸多實用人才。

她老人的執著與愛心也深深感動著教師、學生和鄉親們。他們也都把老人當作親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學生們用“張爺爺”送給他們的作業本畫上了一幅東留善固的村景送給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輕教師在這裡安下了心;體弱多病長年在家“休養”的老教師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重新登上了講台;鄉親們有的從自家果樹上摘下一捧紅棗也忘不了給他送去,讓老人嘗嘗鮮兒…

她老人人在東留善固,心也融入了東留善固,他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他把家裡的大圓桌送給村裡的食堂,還把裝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辦企業,就連省高速公路更新下來的萬年青,他也讓村里用大車拉來美化街道。他把村裡的老年人看作功臣,關愛有嘉。每次來村他都會去看望年邁的老人,他組織村民每年春秋兩季舉行曬被評孝比賽;讓村老年協會給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5元零用錢;給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送生日蛋糕;XX年“九·九”重陽節,組織老人坐上小臥車到搖鞍鎮參觀波爾山羊,樂得老人們合不攏嘴。還請醫德高尚的大夫給老年人檢查身體。老人們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親兄弟。幾天不見,就想他……

如今富起來的東留善固,村里條條都是筆直寬闊的水泥路,路邊的小樹苗鬱鬱蔥蔥,村民們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圍起院牆的平房之外,還有不少兩層小樓;村辦工廠一排開,校園裡抑揚頓挫的讀書聲響徹莊園的上空,村落間的深井冒著汩汩清泉,3.5伏變電站遙相呼應……東留善固展示著中國農村生態、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對未來,她老人和以呂廷祥為書記的黨總支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滿了無比的信心,勾畫了“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生活現代化、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合諧村莊”的全新藍圖。他們決定建一座玉蘭公園,以玉蘭精神為核心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將於XX年3月31日,在呂玉蘭逝世13周年時對外開放;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更新果樹品種,增加效益;把玉蘭酒廠的牌子做大做響。一輛輛穿梭往來的運輸車,一團團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經濟效益良好的果林,無不訴說著她老人以及東留善固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水利總乾渠管理局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開創平安農機先進黨員先進事跡
社區先進黨員先進事跡
聽先進黨員事跡報告會有感
先進黨員村支部書記個人典型材料
為黨旗增輝先進黨員事跡
金融保險財務部門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醫院普外科醫生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社區先進黨員典型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