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先進工作者先進事跡材料

***,女,1970年6月出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主管護師。1989年7月參加工作,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至今。現任阿壩州人民醫院大內科護士長、內科支部書記。

獎勵

阿壩州先進衛生工作者;阿壩州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阿壩州人民醫院十佳護士等。

**梅事跡

楊艷梅同志,女,漢族,1970年6月出生,四川中江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主管護師。1989年7月參加工作,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至今。現任阿壩州人民醫院大內科護士長、內科支部書記。

該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服從組織安排,愛崗敬業、無怨無悔。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工作上積極主動、認認真真、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病人和藹熱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視病人勝似親人,很好地詮釋了我院“一切為了病員”的醫院宗旨和“厚德,精業,創新,自強”的醫院精神。舍小家、顧大家,待病人勝似親人的事例不枚勝舉。

在馬爾康縣草登鄉衛生院當一名護士時,她跑遍了草登鄉的每一個角落。記得有一年冬天的夜晚,外面下著雪,她已進入夢鄉,突然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開門一看,是坐落在本鄉高山上的科拉機村的一個村民冒雪騎馬來接她們出診,為他的妻子接生,她與另外一位醫生立即騎馬向他家趕去,到他家是已是凌晨3點多了,為他妻子順利接完生後,已是第二天的中午又步行回到衛生院。想想病人母子平安,一夜的辛勞也不足一提。還記得在嘎秋里村的一位80多歲的藏族老奶奶因便秘,一周未解大便,本應立即為患者灌腸,可由於鄉鎮衛生院當時條件有限,無灌腸器具,看著病人痛苦得大汗淋漓,她毫不猶豫,立即戴上手套,為病人掏大便,一邊掏一邊詢問病人的感受,病人的痛苦一點一點的減少,半小時後病人的痛苦完全解除。爾後結合老人的飲食、起居等習慣,為避免再出現類似的現象,將所有的注意事項作了詳細的宣教。當患者和家屬帶著感動離開病房時,她舒心地笑了。

時間推移至1998年,那時她還是州人民醫院內科責任護士的時候,組上收了一位來自牧區產後十餘天的腦梗塞病人,病人當時處於昏迷狀態,大小便失禁,由於語言不通根本無法和家屬交流,病人的一切生活護理都由她完成,每天給她擦洗外陰、定時給她翻身、認真做好口腔及皮膚護理,住院一個多月病員沒出現壓瘡和其他併發症。鑒於這種情況,她覺得內科收治的病人60-70%來自牧區,無法和病員進行語言溝通,於是開始自學與醫學相關的藏語。現在已能與牧區病員進行簡單的交流。XX年5月的一天下午,她已脫下工作服準備下班,突然抬進一位有機磷農藥中毒的學生,又立即穿上工作服,迅速為他建立靜脈通路、洗胃、清除口腔分泌物、擦掉臉上髒物、擦洗全身,直至晚上8點才回家吃晚飯,第二天上班後通過家屬她了解到孩子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心理壓力過大而服農藥,結合他本人的具體情況配合其母親她專門對他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共同努力,幾天后他痊癒出院,這么多年過去了,孩子的母親與孩子一直把她當作他們最知心的朋友。

XX年5月12號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她隨阿壩州醫療救援隊到震中汶川縣參與傷員救治,和隊員們先後在汶川縣城和龍溪鄉進行救助,看著地震傷員們殘缺的肢體,憔悴的面容,她流下了痛心的淚水。顧不上餘震的威脅、忘記了睏倦和饑渴,災情就是命令、病情就是任務,她們為受災民眾輸液、打預防針、發藥、環境消毒,加強災後防病知識的宣傳,同時照顧關心同事,一直奮戰了二十天。就在汶川抗震救災期間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她甚至沒有時間去探望僅離駐地30公里的同樣受災的老人公家探望。但作為親人對此也十分理解,讓我盡力多救人。他們說:“我們家只是財產的損失、別人家是人命關天是致傷致殘,孰輕孰重一目了然”。就是這句話無論當時還是到現在都激勵著我,讓我至今既感動又愧疚。作為5.12特大地震的受害者和偉大抗震救災工作的參與者,經歷了阿壩從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光輝歷程,在護士這個工作崗位她無怨無悔的付出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