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先進事跡

1999年黃錦銓同志復員後,被安排到台江區環衛處車隊做了一名電焊工,從此自己的命運與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他那種苦幹勤乾的“拚命三郎”精神,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讚賞。

當時環衛車隊垃圾運輸車輛有四十幾部,車輛鐵構件方面的修補工作都由幾個電焊工負責。由於垃圾對車廂的腐蝕性強,車廂損壞嚴重,車廂的修補任務很艱巨。黃錦銓同志每天總是比別人早到車隊,幫師傅們做好準備工作,在他心裡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一些,從不計較分內分外,從不在乎自己多幹了什麼。

作為一名電焊工,黃錦銓是出色的,用他的話說:人生價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工作中體現的。剛當電焊工那會兒眼睛對焊花的光很不適應,一天下來眼睛全是紅腫、一直在流眼淚,身上不時還會被焊花灼傷。然而,黃錦銓同志沒有絲毫退縮,從不叫苦叫累,每晚僅用他母親泡的土方子敷敷眼睛,第二天照樣早早地來到崗位上。有一次黃錦銓被焊花灼傷了眼睛隊里讓他在家病休。當時正趕上福州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上級要求所有公共車輛都要保持良好的車容車貌,環衛垃圾車也在此列,這可忙壞了車隊的上上下下,電焊工更是首當其衝。正當黃錦銓同志從電話里了解到正在“創建”時,二話沒說主動放棄病休,帶著傷痛堅守在電焊的崗位上,直到圓滿完成任務。

XX年,車隊駕駛員處於青黃不接時期,一大批老駕駛員退離崗位。而當時達道轉運站作為福州市第二大處置垃圾站點,由於駕駛人員緊缺,每日需要轉運的生活垃圾達160餘噸,每日工作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還經常發生垃圾轉運不及時的問題,領導和民眾都感到十分頭痛。

“垃圾轉運關係到民眾生活的好壞”,當時,黃錦銓看在心裡急在心裡。於是,他主動請纓,擔任起達道轉運站轉運駕駛員。為了能完成垃圾轉運任務,他鄭重做出承諾:不辜負領導信任,堅決完成任務,絕不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就這樣,黃錦銓每天4點半就出車,到晚上10點才收車。為了履行承諾,他比其他駕駛員跑得勤快,別人一天最多只能運輸4趟,他至少要跑上5趟甚至更多,一天的行程達200多公里。自從黃錦銓到崗後,該轉運站再也沒有出現過垃圾過夜的情況,領導和民眾都很滿意,由於表現出色,XX年,黃錦銓當上了達道垃圾轉運場駕駛班長。

發揮作用 爭當模範

黃錦銓擔任達道垃圾轉運場駕駛班長後,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幹事更認真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了。首先,他根據駕駛員實際情況,加強垃圾轉運站的管理,健全了工作規章制度,組織舉辦駕駛員思想和業務知識培訓班,提高了整個班組的思想素質和業務工作水平,並與每位駕駛員簽定安全駕駛承諾書,要求每位駕駛員熟練掌握車輛狀況,熟悉運輸線路,做到安全駕駛運輸,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輸組增強了戰鬥力和凝聚力。

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從未退縮,時刻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帶好頭,做好榜樣,不論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依然堅持全天工作制,每天利用收車後的一點空閒時間,抓緊保養車輛,確保第二天垃圾轉運車安全行駛。

最為可貴的,是每年的“雙高季節”,市區垃圾量猛增、室外溫度高達40多度,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部分職工因不堪重負經常病倒,工作任務的繁重和勞動力的缺乏成了最為突出的矛盾,不少職工口出怨言,而黃錦銓同志面對困境決斷地說:“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不能被困難壓倒,更不能在困難面前做懦夫,我們的城市不能沒有環衛工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拿出寧髒我一人,乾淨千萬家的環衛精神”。在他的帶領下,全體的職工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確保垃圾日產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