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樹常綠--離休老幹部先進事跡材料

生命之樹常綠

現年87歲、和碩縣政協原副主席、離休老幹部韓文明同志,出生於甘肅省卓尼縣柳林鎮官落村一戶貧寒的農民家庭。他1949年8月參加革命,同年隨王震將軍進疆。195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2月作為軍代表被組織上分配到和靜縣工作。1954年12月轉業和靜縣工作。1956年4月調和碩縣工作,至1984年1月光榮離休。韓老離休不離黨,他仍然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堅定信念,繼續為和碩的穩定發展獻計獻策,發揮餘熱。先後受到自治區、自治州、縣的榮譽獎勵和物質獎勵十幾次。1985年10月特授自治區黨政榮譽證書和金星獎章一枚,1992年9月和碩縣老齡委員會和教育下一代委員會獎給“老驥伏櫪、功德長存”橫幅金匾一塊。1990年4月,和靜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的金字橫匾,中共和碩縣委自1996年以來連續5年授予他“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漚心瀝血 勤政為民

韓文明在他的《我的平生》一文中引用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樣一段話“‘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參加革命50多年,走到哪裡就要在哪裡開花結果,對黨對人民做出有益的貢獻,這就是我加入共產黨的夢境……”。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在西地鄉(今清水河農場)、紅旗公社任書記時,下村總是自帶乾糧,渴了就喝渠里的水,從來不打擾民眾,生怕給民眾添麻煩。

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和碩縣二區區委副書記時,深入各社,用黨的方針政策、毛澤東思想教育民眾,發展生產,鞏固農業,加強對黨團員的教育,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在西地鄉任黨支部書記時,西地鄉只有120戶人家,210口人,其中30%的居民住的是草棚、地窖,百姓生活十分困難。耕地只有3000畝,乾旱缺水。生產資料只有木犁35架,木軲簏車20輛。面對百姓的困苦,韓文明同志心裡十分難過,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窮困的面貌。他緊密團結各族幹部、民眾,帶領大家不分晝夜大幹苦幹,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砍倒大小榆樹3500株,開荒、修田間幹道,規劃防風林帶,植樹5960棵,平整土地3200畝,修防滲渠道25公里。為提高土地肥力,發動民眾自發從黑疙瘩背回肥料施肥,使農業生產獲得豐收。不幸的是,1958年7月27、28日天降暴雨,山洪暴發,以82立方米/秒的流量直瀉而下,沖毀農田,把剛收割好的麥捆衝到水裡,眼看勞動成果被毀掉,他不顧自家四壁洪水,家人命在旦夕,晝夜與各族民眾奮不顧身打撈麥捆,疏通渠道。就這樣苦戰五天五夜,戰勝歷史罕見的洪災,獲得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豐收,進一步鼓舞了各族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州委、州人民政府當年在西地鄉召開了1000多人參加的現場會議,給該鄉頒發了“艱苦創業、戰勝災害,取得農業豐收”十四個大字的一面錦旗,號召全州向韓文明同志及其所在的鄉村人民學習。他帶領廣大人民民眾辛苦勞作,改變了老百姓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生活日漸好轉。1957年糧食總產量為173萬斤,上交國家50萬斤;油料為0.58萬斤,上交國家0.28萬斤;牲畜總頭數為7586頭,上交國家活畜600頭;1958年糧食總產量為296萬斤,上交國家100萬斤,油料為0.66萬斤,上交國家0.32萬斤;牲畜為7820頭,上交國家活畜713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