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優秀教師事跡材料:立志山區教育獻愛心

今年三十二歲的她,一九九三年xx師範畢業分配到xx鄉民辦中學任教,由於工作認真踏實,一九九六年調入清江中學。十四年來,憑著一股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工作韌勁,立志在山區教育不動搖,將一片愛心傾注在學生身上,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家長、社會的好評。

一、樂業,熱愛本職不動搖

從走上講台的那一天起,她就深深地愛上了山區的教育事業,矢志為提高農村孩子的素質,改變山區落後面貌,培養社會主義新型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奉獻自己火熱的青春。

繁重的教學任務(每學期都擔任兩個教學班的數學,還兼副課),微薄的工資收入和清苦的學校生活,絲毫沒有動搖她的工作熱情。家在縣城的父母和親戚,設法活動找關係,想為她工作轉行,她一一婉言謝絕,堅決表示自己已深深愛上了這份平凡的工作,更離不開了自己喜愛的學生。後來父母為了使她早日離開山區農村,托人為她在城裡介紹對象,卻遭到她的堅決反對。為堅定紮根山區教育的決心,與志同道合的同行喜結連理,在同一崗位上互敬互愛,互幫互學,雙雙成為學校教學骨幹。

二、敬業,腳踏實地創輝煌

她的敬業精神,體現在師德高尚,兢兢業業。她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勇於奉獻。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幾乎是初三數學的把關教師,同時還帶一個非畢業班的數學,教學質量總是本校同年級同學科的一或二名,每年被評為校、鄉級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她擔任班主任工作,關心愛護學生,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班級建設抓得實,抓得細,班風良好,學風紮實,總是被評為先進班級。

她的教學方法集中體現在如下四點上:

一是把“課堂教學與創造能力培養”的理論運用於教學中。

她認為:“從事數學教學的教師,應高度重視發展學生對數學結構或順序的理解。因為結構性地理解問題,有助於提高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當學生不斷地嘗試尋求直覺問題的結論時,他們事實上已從整體上、結構上把握了對象”。她十分注重把學生從習題和知識細節中解放出來。在教學中,不一味給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嘗試、試驗、討論等辦法尋求結論,從發展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是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常規。

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注重精講多練,一節課講授時間絕不超過20分鐘,而把大量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充分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因此她帶的學生肯動腦,學得輕鬆愉快又有成效。

三是注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她認為: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她把這種理念滲透到學生的靈魂中去,讓家長和學生從思想上鬆綁,為自己教學方法上改進提供條件。把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成了她迫切的追求。從而堅決摒棄題海戰術,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輕鬆自如地獲得高分,到達成功的彼岸。她在這方面的主要作法是:課堂上的啟發式、討論式;課後的個別輔導點撥式。

四是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提高駕馭教學的能力。

歷年來,她將自己的教學實踐、體驗認真歸納總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xx年《xx》教學論文獲市級一等獎;

xx年《xx》論文獲市級三等獎;

xx年《xx》獲市級二等獎,並已報省級評獎。

三、勤業,一絲不苟出佳績 

十幾年來,她的勤業精神在師生中有目共睹,每學期堅持出滿勤,從不缺學生一節課。上班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夜深了還在案頭批改作業,準備明天的教案。她總是視工作高於一切,把關愛學生的成長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

結婚時,僅休婚假三天就走進了課堂;生小孩時,僅25天就堅持上班,早晨餵小孩一次奶,就要到晚自習後回家再餵(當時她家住民辦中學,而上班在清江中學),小孩全靠父母照顧。而她對學生的關愛,超乎師長,勝似母愛。學生有病,她親自護送就醫,帶到家裡服藥;學生有困難,她無私資助。

對學生學業上的進步更是傾注心血,除想方設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外,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學校爭得了榮譽: